日本通縮的“奇葩”理由

2017年08月01日08:33  來源:國際商報-商務汽車周刊
 
原標題:日本通縮的“奇葩”理由

日本央行最近一次的議息會議決定維持目前的貨幣政策不變,並再次推遲了實現通脹目標的時間。7月28日,這次會議的摘要對外公布。摘要顯示,由於大宗商品價格和通脹預期並不穩定,實現物價目標水平的動能存在,但不夠穩固,將需要更多時間才能達到2%的通脹目標。該行預計物價可能將在2019財年前后接近2%。這已是日本央行第六次推遲通脹目標實現時間。

其實,除了通脹之外,日本的其他經濟數據大多是不錯的。比如日本6月家庭支出較上年同期上升2.3%,為16個月來首次上升,且創2015年8月以來最大同比升幅﹔6月日本失業率降至2.8%,求才求職比連續第四個月上升,為1974年2月以來最高﹔日本經濟今年第一季度環比年率為增長1.0%,為連續第五個季度增長。這似乎都印証了日本央行對於經濟“正在溫和擴張”的判斷。

然而,一個通脹數據卻讓日本央行不敢怠慢。統計顯示,日本6月全國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年同期僅上升0.4%,較上月則持平,仍遠低於日本央行2%的通脹目標,從而凸顯通脹仍頑固地處於低位。日本央行已經實施了四年的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這些政策雖然讓長期停滯的日本經濟出現一些起色,但通脹表現依舊疲弱。在“經濟物價形勢展望報告”中,日本央行降低了物價指數走勢預測,將2017年物價指數從1.4%降至1.1%,2018年物價指數從1.7%降到1.5%,2019年從1.9%降到1.8%。

認為日本經濟難以擺脫通縮的理由有很多。比如,日本央行就認為,造成物價疲軟的主要原因是消費低迷導致企業很難提高價格。而消費低迷的原因又包括收入增長預期不足、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等等。不過,近來有一些關於造成日本通縮的理由多少有些“奇葩”。

(責編:張麗婭、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