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各界人士紛紛向紀念館捐贈史料文物

鐵的証據捍衛人類記憶【3】

2017年12月13日08:24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標題導航

鐵証如山,任何人無法否認南京大屠殺史實

2016年12月13日,東京審判法官后裔梅小璈捐贈《梅汝璈法學文集》。

2016年12月13日,收藏家王旭捐贈日軍個人相冊。

紀念館的捐贈來自社會各界。去年12月,對日本戰犯進行審判的“東京審判”中的中國法官梅汝璈之子梅小璈向紀念館捐贈了梅汝璈生前用過的煙嘴、懷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工作用紙一張以及2007年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印行的《梅汝璈法學文集》,該文集收入了文章《關於谷壽夫、鬆井石根和南京大屠殺事件》。

梅小璈說,父親的這篇文章於1961年發表在《文史資料選輯》,文章呼吁對南京大屠殺要及時調查、加強研究。其他捐贈物件也都是梅汝傲先生生前用物,有著特別的意義。尤其是那張工作用紙,也是很偶然找到的,也比較珍貴,上面印著“遠東國際軍事法庭1946”。

老照片是歷史的忠實記錄者。2016年5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贈一本《北支派遣紀念》照片集。這本日本侵華戰爭期間的照片集大部分是侵華日軍拍攝的參軍入伍、親歷戰爭的影像,是日本侵華罪行的真實反映。照片集是北京影像資料收藏家王旭在尋找日軍侵佔定州時期影像過程中意外找到的,他曾多次向紀念館捐贈史料。王旭說:“捐贈這些史料是希望提供一份鐵証,讓世人更好地銘記那段歷史。”

這是一本日本侵華士兵的相冊,裝幀考究,封皮為皮革壓制戰場圖案底紋,上面標注有“北支派遣紀念”,下面為相冊主人的名字“騰島泰男”。相冊裡面的襯紙是黑色綿紙,前幾頁粘貼的是攻陷城市的紀念郵戳,后面是裝裱在襯紙上的100多張2—8寸黑白銀鹽照片。

“銀鹽照片經過嚴格的印放、充分的定影和水洗以后,經歷100年是不會發生太大變化的。”王旭說,影集中,有一部分照片記載了日軍在南京郊外、揚子江沿岸、大校場機場屠殺我同胞,尸體堆積如山的慘景,也有一部分是日軍攻佔南京時佔領南京城牆的照片,是國內研究領域比較罕見的歷史照片資料。

省社科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王衛星對照片集進行了評析考証。王衛星介紹,在收到這本照片集之后,“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的專家成員們即展開了對老照片的分析研究工作,經專家們的反復對比考証,可以確定這批照片真實地反映了南京大屠殺期間的一些歷史事實細節,真實可信,來源可靠,極有可能是曾參與南京大屠殺的侵華日軍第16師團的士兵拍攝的。

2015年12月,一本記錄70多年前日本侵華戰爭訓練和戰爭動員的《受訓筆記》,由收藏者昆山市華藏寺方丈秋風捐贈給紀念館。《受訓筆記》是一名叫櫻井弘的日本老人在其少年時期接受“決戰”訓練期間所記錄的筆記。2003年秋風方丈一名法號“常德”的俗家弟子旅居日本勤工儉學,在日本岐阜縣海津市,這位兼習佛學的留日青年,通過家政義工結識了一位叫櫻井弘的日本老人,他負責照料老人並與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2005年夏,在他完成學業計劃歸國時,已年近耄耋的老人將其珍藏數十年的筆記交給了他,因為“這是一本跟中國有關的筆記,請你帶到中國去。中國人,須記住曾有這樣一種窺視。”

筆記主線分為四個部分,一是日本“立憲國”本土的情況,二是世界地圖及相關情況,三是亞洲地圖及相關情況,四是中國地圖,包括中國東北“偽滿洲國”和長江中下游等地區的情況,詳細記錄了中國各重要戰略地段的氣候、水文、商貿等,一些內容甚至精確到長江汛期與枯水期的行船水位、水井可供部隊飲用人數等。筆記還有對諸如“鐵牛部隊”、“萬歲軍”等部隊在浙東、江西、滇緬戰場侵略“戰果”的宣揚以及20多幅手繪地圖等。

“《受訓筆記》所記錄的史實、手繪地圖等一手資料,充分揭露了日本軍國主義在侵華戰爭中,在日常生活和訓練時,通過各種細節灌輸、固化、加深日本軍國主義思想,充分暴露出日本企圖吞並中國、掠奪資源的野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有關負責人介紹說,這本筆記對於研究南京大屠殺及日本侵華史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是一份難得的加害者証據。 

(責編:劉戈、張麗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