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東京5月28日電 據《日本農業新聞》報道,日本農業行業接受外國技能實習生的方式,正在興起一種由日本農業協同工會(簡稱“農協”,JA)開始推行獨特的農業工作方式,簡稱“農協方式”。這種工作方式具體做法是,JA接受外國人技能實習生,外國技能實習生從事由JA從成員機構承接下來的農業勞動、或者在日本農協下屬農業設施從事選果等勞動。
北海道的農地(資料圖)
成立“協議會”成“農協方式”必要條件,北海道打頭陣帶動其他三縣
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需要在各縣或者JA中央會設立“協議會”。去年,在北海道設立了“協議會”之后,今年又有其他3個縣成立了“協議會”。盡管日本農協負擔比較重,但能讓外國技能實習生長期在日本工作,各界對新的雇佣方式充滿了期待。
去年3月,“農協方式”率先在北海道JA 小清水被引進。去年9月,為了讓其他縣也能順利享受這一最新的雇佣方式,日本農林水產省整理了相關制度框架。為了正確運用制度,需要設立“協議會”,今年2月、3月,青森縣及茨城縣又分別設立了“協議會”,而本月16日,大分縣也設立了。
北海道境內的三家農協,已經將“農協方式”推進到了具體實施的階段,其他三縣今后也陸續進入實施階段。
青森縣農林水產部表示,“農協方式”的引進可以確保全年的農活有人完成,能保証外國技能實習生的長期雇用。
外國技能實習生的雇用期間最長5年,但青森縣冬季幾乎沒有農活,許多實習生工作不到一年就不得不回國。引進“農協方式”后,即便在像青森這樣冬季沒有農活的地方,實習生也可以在農協下面的農業設施從事蘋果、大蒜、山藥等選果作業的工作,能確保一年都有活兒可干。
大分農協及大分大山町農協正在討論是否要引進實習生,一旦引進后,實習生可以從事果樹及大蔥等農活兒。
外國技能實習生在勞作(資料圖)
“農協方式”也存在短板,持觀望的地方也不少
不過,即便在率先引進“農協方式”的北海道,也有不少農協雖然很感興趣,但擔心一旦付諸實踐會帶來過重的負擔,持謹慎態度的農協也不少。
技能實習生給農戶干活兒時,農協需要與農戶簽訂包工合同,派負責人與實習生同行,前往農戶指導如何干活兒。
此外,實習生在農協下屬的選果場等從事“從屬業務”,按規定用在這些“非正式”農活兒的時間隻能是實習時間的三分之一,如何設計實習計劃也成了一道急需解決的課題。
接收外國勞動者或迎來更為寬鬆的環境,日本觀望哪一種方式最有效
去年,日本政府在“國家戰略特區”解除了有關外國勞動者的接受限制,目前日本政府有意把更為寬鬆的接收政策鋪向全國。為了實現從點到面的全面解禁,在今年秋季的臨時國會上力爭修改相關法律。
一旦法律落地,外國人勞動者隻在農忙期赴日勞動等比現行的技能實習生制度更為靈活的勞動方式將變成現實。
日本各地農協也在觀望,吸收外國勞動者到底是哪一種方式更為有效。(編譯:袁義志 校對:劉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