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語專業學生的未來在哪兒?

2019年01月22日13:42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編者說--

伴隨中日經貿合作的深入發展,日本流行文化在中國的日漸盛行,日語也成為近年來熱度經久不衰的高校小語種專業。然而,每年有大量的日語專業畢業生進入市場,再加上蓬勃發展的機器翻譯和語音識別技術給就業市場帶來的沖擊,日語專業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樂觀。時代變化所致,還是中國大學的日語教育沒有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面對這種情況,各大日語院系和日語教師又能做些什麼?浙江工商大學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副教授久保輝幸在文中提出以下建議,值得思考。   

由於中日關系正在改善,2018年末,高校日語專業師生心中多少感到了一絲寬慰。然而,日語專業的就業形勢依然嚴峻,不容樂觀。究其原因,日語專業面臨的很多問題並非因中日關系緊張而起,中日關系的改善並不意味著一切問題都能夠迎刃而解。正所謂“居安思危”,我想就日語專業面臨的嚴峻課題略作拙述,還請大家指正。

幾年前我在中國某大學任職時,有一項任務就是籌備日語專業的創建。當時我想盡可能借鑒前人的經驗與智慧,打造出一個更為優質的專業院系。為此,我以中國沿海城市的高校為中心,對國內日語專業現狀進行了考察,請教了師生們的意見與想法。通過此次考察,發現形勢比我想象的更為嚴峻——日語專業人才過剩、學生就業難、以及由此導致的主動報考日語專業的學生數量減少、學生的學習欲望低下等等。即使精通日語也找不到未來的出路,那麼,還有必要努力去學習日語嗎?機器翻譯與語音識別技術日益迅猛發展,“除非日語水平極高,否則就會被機器所取代”。學生在感受到這一點以后,迷茫於究竟應該拼命學習提高日語水平,還是就此放棄、另謀出路。

一些日語教師積極地致力於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們能夠快樂、高效地學習。這種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很多學生想要的並非這些。我們依然難免對未來的教育存有一絲疑慮。

就業難是日語專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這裡所說的“就業難”,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薪資等待遇層面的問題。具體來說,其它職位的薪資比日語翻譯這種看重日語能力的職位要高,而且日語翻譯職位沒有晉升空間也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以內陸某省會城市為例,普通職位的應屆生薪資大約5000元,而日語翻譯職位則是3500元左右。在這樣的條件下,隻有堅持想要應聘與日語有關的崗位的學生,或者專科學校的學生會留下來。每年有大量的日語專業人才進入市場,而需求卻並不多。這樣一來,即使薪資隻有3500元,也永遠不缺前來應聘的人,公司也就沒有必要支付5000元的薪資了。

據我所知,在華日企員工也明白日語專業的待遇不理想,特別是制造業,尤其需要考慮縮減成本,但中國的物價連年攀升,令制造業苦不堪言。兩年前,一個制造業供應商曾透露,“現在在日本本土進行生產反而更能節約成本。但是工程是外包出去的,不可能隻轉移本公司的工廠。”實際上,易於轉移的一些服裝制造業早已將生產線遷至東南亞、南亞地區﹔而汽車等涉及材料採購與零部件制造這些較復雜的制造業,向海外轉移並不是以一件易事。假如外包的工廠將生產線遷至東南亞,那麼其生產的零部件每次都要過海關審查,很難確定交貨日期,也就無法應對突發狀況。因此,這些企業的生產線首先選擇從沿海地區轉移至內陸。隨著中國的高鐵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地方政府也正在積極進行招商,實際上已有大批工廠涌入湖北、湖南等地。廉價航空公司(LCC)等航空公司也推出了從這些內陸城市直飛日本的航線,加速了這種轉移。但是,這些因素能否激發企業對日語人才的需求,還很難說。

(責編:陳思、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