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日本學者暢談“中美日” 破中日僵局須安倍敗選【2】

邢曉婧

2017年03月06日08:58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原標題:聽日本學者暢談“中美日” 破中日僵局須安倍敗選

“唯有中美可以相互破壞,但兩國都意識到了這一點”

環球時報:特朗普上台后出現貿易保護主義回潮跡象,根本原因是什麼?

瀨口清之:這是美國國內資本主義帶來的矛盾。資本主義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帶來收入不平等問題,美歐都沒能解決好這個問題。此外,美國的優勢體現在金融、IT及軍事等方面,制造業在衰退,貿易逆差很大,這是美國的結構性問題。特朗普為保持貿易平衡而追求美元貶值,但升值才是強國前提,比如人民幣升值就是中國經濟發展順利的表現。

短期看,這對美國經濟好像有點好處,但長期來講,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會越來越低。如果中國保持追求自由貿易體制,對提升國際地位很有幫助。中國的發展程度還沒達到先進國家水平,應該一邊向它們學習,一邊保護、培養比較落后的產業。我預測大概10年內,即2025年之前中國肯定能成為先進國家,但未來10年中國需要更放開貿易、投資、金融方面的體制政策。

環球時報:如何看待美國新總統對日本企業比如豐田投資墨西哥的批判?

鬆野豐:日本有與美國交涉的經驗,大概知道美國的想法,因此對於美方的批判沒有特別擔心。比如上世紀70至90年代,日美在汽車行業就曾有過摩擦。當時美國說日本是貿易保護主義,不讓日本出口汽車,日本說,我們是資本主義自由貿易國,不能禁止車企出口。然而,日本的汽車工業界和大型汽車制造商都自主減少出口量。這當然是和日本政府商討之后的結果。豐田是世界頂尖的汽車公司,就算美國要求其在美國建廠,也完全有能力做到。

環球時報:有聲音認為特朗普的做法是逆全球化,您的判斷是?

瀨口清之:可以這樣說,但這是特朗普的想法,不能代表所有美國人。特朗普在大選期間說的所有政策如果真推動的話,美國經濟肯定亂七八糟。中國應該加強和亞洲、非洲、南美以及中東國家的合作,共同推進自由貿易,美國政府看到自由貿易的成果后,會認識到自由貿易的重要性,4年后美國國民會自動選出新總統。所以中國不用過分關注美國的政策,即便有些副作用可能影響到中國。歐洲、日本對美國依賴度很大,中國具有獨立性和唯一性,應該充分利用這個優勢。

環球時報:貿易戰會爆發嗎?

瀨口清之:誰都不能否定這種可能性,萬一爆發肯定兩敗俱傷。當今全球經濟,唯有中美可以相互破壞,但兩國都意識到了這點,應該不會走這條路。

鬆野豐:日美之間不會,中美之間有可能。日美之間幾乎沒有關稅,就算爆發貿易戰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兩國是對等關系,在很多地方可以交涉。我比較擔心中國,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國有企業改革、金融自由化等課題都在進行中,美國是發達國家,萬一有什麼舉動,中國無法說“等等”“再給我些時間”,這有可能引發貿易戰爭。

(責編:張麗婭、張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