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學者鄭清茂《平家物語》漢譯本面世【2】

魏沛娜

2017年04月12日10:27  來源:深圳商報
 
原標題:他踐行了翻譯“諾言”

  兌現40年前與林文月的諾言

據了解,鄭清茂曾求學於台灣大學中文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東亞學博士,其間曾赴日研究。前后任教於美國加州大學柏克利分校、馬薩諸塞大學,台灣大學日文系及東華大學中文系,為專精漢、和文學之知名學者。著有《中國文學在日本》,譯有吉川幸次郎《元雜劇研究》《宋詩概要》《元明詩概說》及鬆尾芭蕉《奧之細道》等。

值得一提的是,鄭清茂與知名作家、翻譯家林文月同一年考入台灣大學中文系。1972年的深秋,日本在京都舉辦國際筆會,鄭清茂和林文月分別自美國與台灣參加那個大會。那是這兩位老同學畢業十余年來首次的會面。也就是在這次筆會上,日本知名漢學家吉川幸次郎見到兩人,曾就中日文學翻譯現狀遺憾地說:“日本漢學界不但研究中國的古今文學,同時也把中國重要的文學作品幾乎全都翻譯出來了﹔反觀貴國,對於日本的文學研究,和文學作品的翻譯都表現得太冷漠了。”的確,當時中國“對日本文學的譯注和介紹,是相當有限,對於他們的古典文學,更是非常陌生的”。

對此,鄭清茂和林文月“心中都感覺慚愧”,兩人更是受到吉川幸次郎的話的刺激而發出真誠的心願:由林文月翻譯《源氏物語》,而鄭清茂翻譯《平家物語》。日后回憶起此番情景,林文月說:“我們握手互道:‘一言為定!’看似戲言的那些話,兩個老同學都牢記在心中,成為日后努力的目標。”

隨后,林文月不僅提前翻譯了《源氏物語》,還把《枕草子》《和泉式部日記》等大量日本古典介紹到中文世界,成為蜚聲中外的翻譯家。而鄭清茂多年輾轉在美國和台灣任教,孜孜矻矻,厚積薄發,並在2012年譯完了卷帙浩繁的《平家物語》,終於兌現了四十年前與老同學的諾言,日本兩大經典物語也就都有了質量極高的譯本。林文月曾說道:“除了清茂自己和他的家人以外,大概我是最關心這本《平家物語》完譯及出版的人吧?”也因此,林文月《源氏物語》和鄭清茂《平家物語》的漢譯完成,不僅展現了兩人譯介日本文學的淳朴心願,更是見証了兩人悠長深厚的友誼。正如林文月所言:“我想到吉川先生地下有知,對於曾經翻譯他《宋詩概要》《元明詩概說》的鄭清茂如今已先后譯成了《奧之細道》與《平家物語》,大概不再會責怪我們對日本文化太冷漠了吧。”

  該作已成日本文化一部分

據介紹,“平家物語”四字在日本雖然家喻戶曉,但《平家物語》卻是一部軍記物語(以戰爭為主題的歷史小說),屬於平安末期的作品,在日本文學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該書記述12世紀后半葉的亂象,源氏與平家兩大氏族逐鹿天下,兵亂之外,又逢地震、飢饉等天災。大小戰爭不斷,各地民不聊生。《平家物語》便是取材於這樣的時代環境,其人名、地名、戰役之名,幾乎都屬真實。平家一族於享盡富貴榮華之余,淫逸濫權,諫言難容﹔一門老少先后被殺﹔應驗了驕奢者不得永恆,跋扈者終遭夷滅,諸行無常,盛者必衰之理。

與《源氏物語》相比,《平家物語》在漢語圈內知名度並不太高,很大程度是因為沒有流傳廣泛的譯本。“這本以男性為主的軍記物語,寫赴湯蹈火一剎那,顯然富於壯烈陽剛的質素,但是每遇著死生別離之際,則又不免於情愁哀傷唏噓垂淚。”林文月認為,原著的文字特質,頗難於琢磨拿捏。“鄭清茂在翻譯《奧之細道》時,以他枯淡的文言文呈現了芭蕉翁的俳文精簡古雅風格。至於《平家物語》的翻譯,為了配合復雜多變化的原著文體,他用簡潔的白話,時則斟酌摻入淺近的文言文,使細心的讀者於閱讀之際,既容易了解,又能體會到內裡的古趣。這一點,是本書翻譯的決定性成功因素。”

在林文月看來,文學作品的翻譯者不僅需要深度了解原著的內容涵義,並且同時也需要敏銳地感受到原文的表現方式,然后將原著的內容轉換成為適度貼切的譯著文字。然而,文學作品的翻譯,幾乎是不可能完美的。不同的文字代表著不同的文化背景、時代因素、思維方式、言語旨趣。至於文字本身則又有其局限與擴張﹔而譯者自身對兩種語言文字的掌握和涵養,遂自自然然表現於其筆下了。

據了解,《平家物語》的人物、事跡,每在各種戲劇、謠曲、電影、電視中,衍繹不斷。日本知名導演黑澤明、溝口健二、小林正樹等,皆據以拍成名片。日本有一珍貴蘭花名“敦盛草”,即紀念17歲陣亡的平敦盛。該書淒絕動人故事甚多,流傳不斷,歷久彌新,都已成為日本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責編:袁蒙、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