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成了日本國民病 【3】

王鵬飛

2017年06月20日10:20  來源:人民網-生命時報
 
原標題:癌症成了日本國民病(獨家報道)

癌症成了“最高之死”

雖然癌症高發,但日本民眾似乎並沒想象中的那麼恐懼。栗本女士在日本九州東部大分市的一家綜合醫院工作了20多年,見証了日本人對癌症態度的變遷。她告訴《生命時報》記者,過去,由於癌症檢測手段不成熟、人們沒有做癌症相關檢查的意識,被診斷出癌症時,基本上已是晚期,所以那時候大家都“談癌色變”。醫生和親屬為了不讓患者失去治療的信心,甚至瞞著患者進行治療。但近年來,由於抗癌意識的提高和檢測手段的進步,被診斷出癌症時一般僅是早期,治療成功率大大提升。

數據顯示,2006~2008年,日本癌症患者平均5年生存率高達62.1%。前列腺癌、甲狀腺癌等癌症,即使到了中晚期,5年生存率都很高。日本國立癌症研究中心一位工作人員指出,在當下的日本,癌症不一定是奪去生命的可怕疾病,僅是需要長期相處的慢性病。兩年前,栗本女士的母親查出肺癌,由於身體原因不能手術,但定期去醫院放療和化療,在沒住院的情況下,她維持了較好的生活狀態。

2013年,《英國醫學期刊》前主編理查德·史密斯發表了一篇名為《死於癌症是最好的死》的文章,在日本引起很多關注和討論。作者將人的死按原因分為猝死、癌症、老年痴呆、臟器衰竭4種,並認為癌症是最好的死亡方式,因為癌症患者有機會和親人說再見,有時間反思過去,幸運的話,還能去想去的地方、聽喜歡的音樂、閱讀喜愛的詩歌。這篇文章深深地影響了日本民眾,東京大學醫學研究所上川廣教授評論說:“如何迎接自己生命的結束,實際上是如何保持尊嚴地活著。是時候改變僅考慮延長生命的觀念了,我們應重新考慮和癌症的相處方式。”

2015年,日本一家保險公司針對1030名癌症患者進行了調查。在問到“你在被診斷為癌症后有什麼變化”時,一半以上的人選擇“比以前更注意健康生活了”,其次是“開始接受各種檢查”“和家人的溝通變多”等。很多女性患者選擇“外出和旅行次數增加了”“和朋友聊天次數變多了”,顯得非常積極向上。選擇“生活並沒什麼變化”的人也不少,男性為23.9%,女性為16.1%。僅有12.9%的男性和23.9%的女性選擇“容易不安和擔憂”。

(責編:劉戈、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