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種植並已出苗的青花椒。 受訪者供圖
出海的沖動:賣花椒不如種花椒
國內花椒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急需拓展海外市場。但把花椒賣到日本,並非易事
王正勝、周易雨的身份,分別是四川蜀農川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日本大阪津宇株式會社股東。
“這事是我在挑頭。”南充人周易雨說,做夢也沒有想到,在日本折騰了4年后,會和父輩一樣種起了花椒,“而且是跑到日本去種。”
2015年,周易雨到日本大阪做再生資源回收生意,現在已在大阪一帶的華人圈中小有名氣。得知他來自四川,餐館總會委托他採購花椒。“主要是青花椒,因為麻味比較淡,更能讓日本人接受。”周易雨說,把青花椒賣到日本的想法就在腦海裡萌生了。
不只是他,打開新市場,其實是四川花椒業的共識。
去年,四川花椒種植面積已突破510萬畝,年產干花椒約9萬噸,種植面積和產量均位居全國第一。但緊隨身后的陝西、甘肅也在不斷擴大種植面積,且依托成本和價格優勢不斷蠶食四川花椒的國內市場。在省花椒產業聯盟秘書長王明玨看來,打開國際市場已成川椒的當務之急。四川花椒出口比例僅1%,“走出去”的節奏亟待加快。
日本,是業內公認的四川花椒出口的理想地。
“‘四川料理’在日本非常受歡迎。”中日友好協會都市經濟交流部部長郭寧說,在日本街頭,川菜館出現頻率僅次於拉面館,而且這些川菜館的生意異常紅火,“往往需要提前一兩天預訂座位。”據日本餐飲業協會的估計,日本60萬家餐飲店中,有一成左右銷售川菜。
有川菜的地方就有花椒。作為“川味之魂”,花椒特別是麻味適中的青花椒更受日本餐飲界歡迎。旅居日本近20年的川菜館老板劉娟說,每年她都會帶領日本廚師回中國採購川菜配料,重中之重就是花椒,“當地價格普遍比國內貴一倍兩倍。”
有利差,就有“走出去”的沖動。但包括王明玨在內的多數人都認為,“走出去”並非是大規模到海外種植,而是把四川的花椒賣到國外去,“這樣,不僅把種植、加工和貨物流通帶來的就業和利潤全部留在四川,還能增加農民收入。”
然而,想把四川花椒賣進日本,絕非易事。
在日本東北經營農場的黑龍江人張劍告訴記者,出於保護本土農業的考量,日本從官方到民間對於農產品進口極為保守、審慎。這個態度,從關稅層面可見一斑。2017年,日本對進口農產品平均征收關稅已高達400%左右,位居世界前列。關稅壁壘之外,近乎嚴苛的食品安全壁壘也是四川花椒打入日本市場的最大難關。
經過短暫的出口貿易嘗試后,周易雨決定:自己種花椒,而且就在日本種。他先在南充順慶區流轉土地“練手”,如今規模已達8000畝。在南充,周易雨遇到了故事的另一個主角王正勝,花椒行業的“老手”,在平昌、蓬安都有基地。“種了七八年了。”王正勝說,國內花椒市場日趨飽和,得想辦法打開新市場。
帶著這份期許,去年初,王正勝、周易雨正式開始合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