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垃圾分類已成民眾自覺行為【3】

2019年07月08日08:00  來源:法制日報
 
原標題:日本垃圾分類已成民眾自覺行為

垃圾循環使用減浪費

據東京都2017年《清掃事業年報》顯示,東京23區全年共產生垃圾276.56萬噸(含工廠垃圾等),以截至當年10月1日23區居民9384987人計算,平均每人每天產生垃圾807千克。那麼分類回收的大量垃圾最終是如何處理的呢?

通常可燃垃圾會被運到清掃工廠(垃圾焚燒廠)進行焚燒處理﹔不可燃垃圾則會運到不可燃垃圾處理中心,經過粉碎、資源回收的環節后,最后填埋處理﹔大型垃圾則被運到大型垃圾粉碎處理場處理,經過可燃不可燃分類后,可燃的粉碎后焚燒,不可燃的經粉碎、資源回收后最終填埋。

以可燃垃圾為例,東京都23區的所有可燃垃圾會被集中到區內的19所清掃工廠進行焚燒處理,整個處理過程需採取嚴格措施避免細菌、害虫和臭味的產生。垃圾焚燒后產生廢物的體積會縮小到原來的二十分之一,其中灰燼會被用作水泥原料,另一部分熔渣則會被制成人工砂子。

東京都23區的19所清掃工廠都附帶有發電功能。相關設備可以把焚燒垃圾產生的熱量轉換為蒸汽發電,生產的電力除工廠使用外,剩余部分會被銷售給電力公司,提供給工廠周邊的企業、居民使用。此外,焚燒垃圾過程中產生的高溫水(加壓后形成的100℃以上的液態水),會銷售給供熱企業作為供暖使用,或者提供給游泳館、熱帶植物園等使用。據統計,東京都23區19所清掃工廠2017年銷售電力或熱能產生的收入就有約105億日元。

距離東京著名商業區澀谷車站區域不到1公裡處就有一處垃圾焚燒廠——澀谷清掃工廠,細心的人很容易從高聳的煙囪找到工廠的所在地。盡管周圍商業設施眾多、人流車流密集,但因為衛生管理嚴格、環保措施到位,從旁邊經過既看不到堆放的垃圾或流出的污水,也幾乎聞不到任何臭味。

(責編:劉戈、張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