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禁止違法投放垃圾的警示標志。標志指出違法投放垃圾是犯罪行為,一經發現會通報警察。根據《廢棄物處理和清掃相關法律》,違法投放垃圾將被判處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千萬日元以下罰款。
編者按:《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這個條例之所以引人注目,在於其標志性意義:在進行20多年倡導工作后,上海率先將垃圾分類納入法治框架。事實上,垃圾分類對普通中國老百姓來說,並不算一個陌生的詞匯。2000年6月,8個城市開啟垃圾分類收集試點。然而,目前垃圾分類的效果仍不盡如人意。
今天我們推出本報駐日本、俄羅斯、斯裡蘭卡記者採寫的文章,或許我們能從中得到一些借鑒
□ 駐日本記者 冀勇 文/圖
日本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如今日本垃圾分類回收的嚴格細致程度已經達到了極致。日本垃圾分類的成功,除了完備細致的法律法規和各類指南手冊規范外,更重要的是垃圾分類投放已成為民眾的自覺行為,與吃飯、睡覺一樣成為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扔垃圾既分類又分時
在日本扔垃圾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一門技術活,比如一個飲料瓶,要先把瓶內的殘液倒掉並沖洗,然后擰下瓶蓋單獨處理,再撕掉標簽,最后才能作為資源垃圾處理。
因為垃圾處理方法繁瑣,日本各地方政府制訂的垃圾分類手冊動輒幾十上百頁,條款更是多達幾百條,如果不仔細研讀,垃圾拿不出門事小,如果扔錯垃圾被退回、挨罰或者被左鄰右舍認為是不守道德的人,后果將非常嚴重。
如果要成為一個扔垃圾“達人”,除了研讀所在市町村的垃圾分類手冊外,家裡還要常備一張住所附近地區的垃圾分類和回收時間表。這張表通常會列入各種不同垃圾的分類及回收日期,背面則會說明各種垃圾投放時的處理辦法,比如,塑料瓶要裝進透明塑料袋內,紙尿褲要把污物沖洗干淨,熒光燈要裝在替換時的包裝盒或袋子裡並寫上熒光燈的標示等等。
在垃圾分類上,盡管日本各地方的分類方式有所不同,但大體上可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類垃圾、大型垃圾和有害垃圾,在這幾類之下再細分為若干具體小項。
可燃垃圾一般包括碎紙屑、廚余垃圾、橡膠制品、革制品、雜草等,但不包括書刊報紙、塑料等﹔不可燃垃圾包括餐具、玻璃制品、小型家電等﹔資源類主要有飲料瓶、玻璃瓶、飲料罐、舊報紙書刊、紙箱子和干淨的塑料等﹔大型垃圾則包括電視、空調等大型家電和桌椅等舊家具﹔有害垃圾包括電池、水銀溫度計、過期藥品等。在處理時,不僅要提前在網上預約,還要在垃圾上貼上規定金額的垃圾處理券,定時定點回收。
在扔垃圾的時間上,每月的次數和時間都有明確規定。以記者居住地為例,可燃垃圾的回收是每月8次,每周周三、周四﹔不可燃垃圾是每月2次,每月第一、第三周周四﹔資源垃圾是每月4次,每周周三。如果不能按時間扔垃圾,那麼隻能等到下一次了。
此外,針對日本主要居住形式的公寓式住宅和小別墅式個人住宅,扔垃圾的方式也不一樣。小別墅式個人住宅聚集的地方,需要按照規定日期和時間把垃圾扔到規定的投放點,在非規定時間內不能隨意扔垃圾﹔公寓式住宅一般都有專門的垃圾房,住戶可以把垃圾分類后放到垃圾房,之后再由物業負責在指定日期搬到室外指定回收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