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3日14:21 來源:日本通
川端康成說,死亡是最高的藝術。太宰治一生中,一次次的自殺,就是杰出的行為藝術。 |
川端康成說,死亡是最高的藝術。太宰治一生中,一次次的自殺,就是杰出的行為藝術。第一次是在他二十歲的時候,當時他還是高中生,就追隨他崇拜的作家芥川龍之介,企圖用和芥川同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可惜的是,太宰治吞下的安眠藥遠遠不夠,因此,他沒能追隨芥川而去。所以,隻好繼續在人世間備受苦難。但這一次未遂自殺,卻沉澱了一種死亡的情結,給他的一生罩下了帶暈圈的灰色的雲。
然后,在大學時期,他因為學業荒廢被恥笑,而產生厭世情緒,再次自殺。這次是和一名咖啡館女招待一起,僅同居三天,就跑到海邊,雙雙殉情。仍然是吞吃安眠藥,太宰治被救活了,而與他一起赴死的少女卻真的死了。他雖然沒有死,卻因為教唆少女自殺而被起訴,良心上也受到深深的譴責。不過,最后証明他也是真的想死,但沒有死成,於是,沒有受到法律的追究。
第三次自殺,是因為不能獲得他夢寐以求的芥川獎。太宰治的短篇《逆行》,入圍第一屆芥川文學獎。但因為川端康成的反對,導致他落選﹔下一屆,他原以為這次對於他,可說是唾手可得,不料還是落選﹔再一屆,他一反常態,向評委們乞求:請你們給我希望,雖然我死皮賴臉活下來,也請夸獎一下﹔請不要見死不救。即便如此,他仍然落選。於是,他跑到山上要上吊自殺,隻因繩子脆弱,又一次和死神擦身而過。
第四次。是因為得知小山初代與津島家親屬習畫學生小館善四郎密切往來.本來,他似乎已經找到了幸福的愛情,他們相愛並同居。但當他得知自己的情人背叛了自己,他的表現近乎歇斯底裡,以至差一點精神崩潰。於是,太宰治要挾初代到了一處谷山溫泉,實施殉情計劃,仍是服安眠藥。而這次服下的安眠藥藥量仍然不夠,就連醫院都不必送,他們就被救活過來了。
直到第五次,一九四八年六月十三日,他才順利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和他的另一個情人一起,跳入東京西郊的河裡溺亡。兩人的腰部,用紅色的繩結綁在一起﹔彼此的手,穿過對方的腋下,緊緊抱住對方的頭。據說,兩個人在雨中沿河走了好長一段路程,然后才跳入河中。不要絕望、在此告辭,這是太宰治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句話,是生的鼓勵,還是死的告別?至今也沒有人讀懂它的原意。
太宰治雖然隻活了三十九歲,但是,他留給日本文學的記憶,卻是深刻而難忘的。他的小說幾乎都是自傳體的,人物的最后結局,也大都是以自殺而告終。雖然日本人很少有罪惡感,他們隻有恥辱感,但是無論是太宰治的生活,還是他的作品,往往都充滿一種深深的罪惡感。正如《人間失格》的主人公所自責的,苟活著就是罪惡的種子。我的不幸,是無力拒絕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絕,不論對方或是自己心裡,永遠都有一道無法彌補的白色裂痕。
因為不抵抗之罪,所以失去為人資格,這不抵抗之罪,其實也是驕傲。拒絕一切形式的妥協,以放棄抵抗,來表示自己的立場。在《斜陽》中,主人公即使在自殺的遺書中,也要寫下我是貴族。但這種驕傲,又是太宰治心目中的七罪之首,便更加重了他的罪惡感。在他看來,不合法,才好玩﹔世上所謂的合法,反而都是可怕的。同時,又因無力反抗而厭倦自我,隻有以頹廢墮落,來抵制普世價值﹔隻有在自我沉淪中得到解脫,在毀滅中獲得重生。
不過,直到現在,還有不少人痴迷太宰治,尤其是年輕人。也許他們是把太宰治看作自己心靈秘密的代言人,甚至是青春密友。因此,人們把太宰治的作品,稱為永恆的青春文學﹔在他的作品裡,總有長不大的永遠的少年。要麼完美無缺,要麼徹底破滅,這就是太宰治一生的純粹性,和脆弱性的集中表現,同時,也是現代青春的真實寫照。罪多者,其愛也深,他把愛情和罪惡等同起來,這也許道出了現代愛情的真諦,窺見了現代青年的心靈秘密。
榮格說,退化與其說是一種病態,毋寧說是心靈創造過程的必需之物。依靠退化,自我得以與無意識相接觸,並由此獲得的。既可能是病態的,或者邪惡的東西,也可能是未來發展的可能性,或是嶄新生命的萌芽。因此,這種退化,很可能是具有創造性的退化。也許太宰治的生活以及作品,我們也可以同樣來看待。因此,時代需要破壞舊的秩序,然后重構新的未知。於是,我想起太宰治的遺言:不要絕望、在此告辭,也許這就是注解吧。
太宰治曾回憶道,吃著乳母的乳汁,在姨娘懷中長大的我,直到小學二年級,才知道母親的存在。由於母愛的缺失,使他在和別的女性交往時,都力求在她們身上,尋找所渴望的母愛。甚至在和妓女交往時,他沒有一夜是為了享樂的,而是為了尋求母愛,為了尋求母親的乳房而去的。在他看來,在絕望的世界裡,隻有母愛值得追求。因此,連接此岸和彼岸唯一的紐帶,也隻有女性的愛,這就是他總是和女人一起殉情而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