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受害者金順德的畫作《被抓走的那一天》。
援助團體常任代表尹美香
長達1/4個世紀的“吶喊”
1992年1月8日,時任日本首相宮澤喜一訪問韓國,為抗議日本政府否認軍隊強征“慰安婦”的罪行,韓國市民團體舉行了集會。此后,每個周三,集會都如期舉行,“慰安婦”受害者也加入了集會。100次、500次、1000次,25年過去了……
“從未想過會堅持這麼久。也沒想到這麼久了,‘慰安婦’問題還沒解決。”韓國慰安婦受害者援助團體“挺身隊問題對策協議會”(以下簡稱“挺對協”)常任代表尹美香告訴本報記者,“挺對協”為解決日本從軍“慰安婦”問題組織的定期周三示威,她幾乎從未缺席。1992年初,20多歲的尹美香就加入了“挺對協”。
1990年6月,日本社會黨議員本岡昭次在眾議院預算委員會上就“慰安婦”問題進行質詢,要求政府承擔責任、展開調查。而日本勞動省職業安定局局長清水伝雄對此表示抗拒,並稱“慰安婦”是由民間業主從事的活動,與軍隊和國家沒有關系。
在此背景下,韓國37個女性團體於1990年11月成立了“挺對協”。1991年8月14日,金學順奶奶找到“挺對協”辦公室,以親身經歷最早指認日軍令人發指的暴行。之后,更多“慰安婦”受害者開始發聲。
尹美香的主要工作是接受“慰安婦”受害者的申訴、收集資料,再交由研究人員整理証詞。電話那頭的糾結、哭泣,見面時對方的猶豫、痛苦,讓尹美香刻骨銘心。
還記得,金順德奶奶來到辦公室時,隻說自己在工廠做工,尹美香隻好說她們不受理強征勞工的案例。老人走后又折回來,坦言自己被所謂“日本工廠”招工欺騙,成了“慰安婦”……如今,金順德奶奶已故去,隻留下了《沒有綻放的花》《被抓走的那一天》等畫作。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