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安婦”受害者:“我想在活著時,聽到日本的道歉”

本報駐韓國記者 陳尚文

2017年06月02日11:2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原標題:“我想在活著時,聽到日本的道歉”(記者觀察)

2017年1月18日,兩位小朋友在“周三示威”活動現場,手持“韓日廢除協定!”“奶奶加油!”的標語牌。

受害者李玉善老人

“日本是要等受害者一一死去嗎?”

“我想在活著時聽到日本的一聲道歉,可是我等得太久了。”在韓國京畿道廣州市退村面元堂裡的“分享之家”,91歲高齡的“慰安婦”受害者李玉善老人無奈地對本報記者說。

1942年的7月29日,當時年僅16歲的少女李玉善,不知道什麼是戰爭,卻牢牢記住了這一天。“大白天的,一條很寬的大路,前面很堵,一群男人滿大街地抓人。兩位身著便衣的男人看到我,一人抓著我一條胳膊,架起就走,把我扔上了一輛卡車……”

那個夜晚,很黑、很長。“我哭著哀求他們放我回家,卻被堵上嘴。胸前衣服都濕透了,分不清是淚水還是鼻涕。”李玉善奶奶依然清晰記得,“上了火車,五六名年齡相仿的女孩擠在一起,被送去了中國吉林省延邊州。”

日本軍給每個女孩都起了日本名字,她們每天要被迫“接待”40至50名日本軍人。“那不是慰安所,簡直是殺人場”。李玉善的牙齒被打掉很多顆,由於長期被施暴,她的聽覺出現障礙。日軍為了預防性病,給她注射了水銀,導致她終身無法生育。

“我瘋了似的想回家,可是被烙上‘丑陋’的烙印,沒臉回。”2000年,“分享之家”所長安信權來到延邊,問李玉善要不要回國,她先是拒絕,后來終於答應。當年6月,李玉善回到韓國,可是,“父母不在了,家人也大多不在了,隻有兩個弟弟還活著……想見的再也見不到了”,悠長的歲月,塵封了她對親人的思念。

此后,李玉善勇敢地站出來,在韓國、美國、日本等地講述自己的親身遭遇,為“慰安婦”的存在作証。

因為心臟問題,李玉善曾收到過“死亡通知”,主治醫生讓她做手術,她卻說,“已經是老人,做不做手術都會死,沒必要”。她每天都要服用大量藥物,她的背佝僂得厲害,採訪時,她隻能倚靠在床邊,布滿老繭的手和本報記者的手緊緊握著,抖個不停。

目前,生活在“分享之家”的“慰安婦”受害者老人不足10人,她們或年老或身患疾病,有幾位隻能躺在床上挨日子。

這一年多來,李玉善老得厲害。“看到那些沒能等到日本道歉就離世的人,實在惋惜。如果能聽到一句道歉再走,心裡會好受些。可是,我好像也等不到日本的道歉了。”盡管再疼再累,她也堅持吃飯,“哪怕多吃一口飯、多喝一勺湯,也要活下去”。

“日本當年做過那麼多骯臟的丑事,如今為什麼還要錯上加錯!留給日本解決問題的時間已經不多,日本是要等著這些受害者一一死去嗎?”李玉善奶奶憤慨道,“停止歪曲歷史事實,為戰爭中強征‘慰安婦’的罪行謝罪,在教科書中記錄真相,難道不應該嗎?日本應該正式道歉,恢復我們的名譽!”

(責編:張麗婭、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