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18日11:14 来源:人民网
从战后到现在,日本历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的研究,以及历史教育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叙述,往往突出强调事件是关东军的“谋略”,而不是从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政策出发,对事变本身进行深入思考。一些日本政客挑战人类良知,否认日本当年的侵略罪行,对战犯亡灵顶礼膜拜,就是利用了这一错误的历史认知。 |
从战后到现在,日本历史学界对九一八事变的研究,以及历史教育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叙述,往往突出强调事件是关东军的“谋略”,而不是从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政策出发,对事变本身进行深入思考。一些日本政客挑战人类良知,否认日本当年的侵略罪行,对战犯亡灵顶礼膜拜,就是利用了这一错误的历史认知。
制定“大陆政策”,将中国东北划为日本“利益线”
中国东北地区丰富的资源以及重要的战略地位早已令日本垂涎欲滴。1890年,日本第一届帝国议会召开,时任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发表的施政演说,影响了日本此后数十年的发展方向。其中,最重要的是提出主权线和利益线的主张,主权线即国界,利益线则是“与主权线之安危有紧密关系之区域”。日本把其利益线划至与日本隔海相望的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地区,即当时所说的“满蒙(中国东北和内蒙古地区)”。保护利益线的根本方法就是强化武装,扩军备战。从此,日本就确立了后来被称为“大陆政策”的向中国扩张的国家政策。
1894年的甲午战争,可以说是日本将“大陆政策”从计划向现实转化的首次重要尝试。通过这次战争,日本成功地挑战了中国在东亚的中心地位,首先控制住朝鲜,向利益线迈进了一大步。但日本的崛起也冲击了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利益,特别是同俄国早已确定的远东扩张战略发生冲突。20世纪初,日本虽然取得了日俄战争的胜利,但也不得不正视俄国作为竞争对手的存在,在与俄国就分割在中国东北的权益先后签订4次密约后,日本也只能获取在中国东北南部等地的侵略权益。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帝国主义的干涉削弱了俄对中国东北北部的控制,东亚国际格局发生剧变。日本发现了侵吞整个中国东北以实现其利益线的重要机会,于是主动照会协约国,表示愿意出兵西伯利亚,但待美、英、法等国军队撤出西伯利亚时,日军却迟迟不撤兵,还在东北北部地区进行了一系列军事活动,一度开进满洲里、海拉尔、哈尔滨和博克图等城市,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从西伯利亚撤兵后,日本在中苏边境线上设置了多处特务机关,一方面窥测苏联的情报,同时为其军事势力向东北北部地区渗透作准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