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時政

紀念《開羅宣言》 為了歷史不被閹割【2】

2013年12月03日08:16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舊金山和約》對中國來說是非法的無效的,在國際法上也不能完全站得住腳,因為它違背了最初26個國家共同發表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
原標題:紀念,為了歷史不被閹割

戰后國際秩序不容改變!

從17世紀至20世紀,世界范圍內出現了兩大主要矛盾,主導著國際社會的重大事件,一是帝國主義與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間的矛盾,二是新老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這兩對矛盾引發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戰爭。

有分析認為,解決這兩對矛盾:一是要打敗法西斯、軍國主義。二是要解放殖民地,解決殖民地問題。一戰不解決殖民地問題,結果又爆發了二戰。人們認識到兩對矛盾必須同時解決。《開羅宣言》就是同時解決兩大矛盾的基本國際文件。它不僅表達了同盟國打敗日本軍國主義的堅定決心,而且明確了武力掠奪別國領土的非法性、無效性。

“宣言的核心內容是日本要歸還竊取中國的領土,這對我國影響很大。因為我國是反法西斯在東方的一個主要力量,中國軍民為反法西斯做出了極大的犧牲。在《開羅宣言》中我們當然要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要求日本)把中國的領土全部歸還,而且以《開羅宣言》這種鮮明的形式確定,具有國際法意義。”呂耀東說。

《開羅宣言》的意義還在於“中國第一次在近代以來作為世界上的大國,登上國際外交舞台,和一流的大國——美國的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平等會晤,反映了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周永生說,在主權問題上,“規定台灣要歸還中國,而釣魚島是中國台灣省領土的一部分,因此,自日本戰敗投降之日起,按照《開羅宣言》的法律規定,釣魚島主權就已經歸還給中國了。”

否認《開羅宣言》是完全錯誤的!

紀念《開羅宣言》70周年,為著是牢記歷史,也為了重正視聽。

戰后的日本一直存在否定歷史、否定《開羅宣言》精神的思想。近年來,其國內右翼勢力更是動作頻頻,不斷公開挑戰《開羅宣言》的法律地位。安倍晉三政府上台以來,也公然縱容極端民族主義勢力抬頭,不僅繼續否定歷史,還試圖通過修憲等方式竭力擺脫《開羅宣言》的束縛,突破戰后國際秩序。

在《開羅宣言》70周年之際,日本各界刻意冷落該宣言。

有的學者稱根本沒有《開羅宣言》,有人狡辯《開羅宣言》無非就是三個國家領導人的一個宣言,不能等同於國際法。還有日本右翼學者一再聲稱,日本並未在《開羅宣言》上簽字,不具備法律效力。

除此之外,日本還試圖利用《舊金山和約》和“歸還沖繩協定”來抵消和淡化《開羅宣言》及其后《波茨坦公告》的法律效力和意義,以此作為其對釣魚島主權的解釋。

但這些立場都站不住腳。首先《開羅宣言》當然存在。日本國會圖書館已經影印保存,網頁上也有原件掃描檔。另外在日本外務省所匯編的“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下卷也有官方譯文。

其次,國際法中,國際條約效力並不單看簽字與否:宣言或者以公報形式公布出來的宣言都被視為國際條約。此外,《開羅宣言》已經經過《波茨坦公告》以及《日本投降書》的確認,所以它確實有國際效力,對日本也當然具有法律效力。

“用《舊金山和約》來否認《開羅宣言》是完全錯誤的!”呂耀東強調,“從法律上講,任何一種上位法對下位法都是有指導意義的。如果說《開羅宣言》是在之前,而且是具有國際法意義的東西,怎麼能通過一個下位的東西來否認這個歷史事實和客觀存在呢?”

而且《舊金山和約》本身是非法、無效的。“1942年1月1日發表的26國《聯合國家共同宣言》規定對法西斯國家不得片面媾和。美國拋開中國和蘇聯等一些國家片面和日本簽訂承認日本獨立的媾和條約,因此是非法的、無效的。同時,因為中蘇等國沒有參加,中國也不承認它的法律效應。”周永生介紹。

“日本之所以不斷引用《舊金山和約》,就是因為其規定日本把沖繩、大公島委托給美國進行托管統治,后來美國又依據這個條款把沖繩歸還給日本,把中國的釣魚島的施政權也交給日本,這個條約對中國來說是非法的無效的,在國際法上也不能完全站得住腳,因為它違背了最初26個國家共同發表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周教授說。(楊子岩,本文採訪專家部分由付瓊整理)

  1. 分享到:
  2. (責編:潘坤、陳建軍)

編輯推薦

  1. 高洪:日否定《開羅宣言》徒勞
  2. 日本首位女性首相秘書官
  3. 日本海軍如何抗衡中國
  4. 日民眾反對“秘保法”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今日要聞

  1. 解析防空識別區解析防空識別區
  2. 竟稱二戰日軍英雄?竟稱二戰日軍英雄?
  3. 奧巴馬重視日本奧巴馬重視日本
  4. 日教授批日歷史觀日教授批日歷史觀

軍事瞭望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