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13:45 來源:中國新聞網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公然參拜靖國神社,震驚國際社會。北京專家當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指出,今年下半年來稍稍復蘇的中日經貿勢頭或因此打斷,安倍此舉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 |
原標題:經濟觀察: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或打斷中日經貿復蘇勢頭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26日公然參拜靖國神社,震驚國際社會。北京專家當日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指出,今年下半年來稍稍復蘇的中日經貿勢頭或因此打斷,安倍此舉無異於“在傷口上撒鹽”。
安倍晉三在其就任首相一周年之際參拜靖國神社,是近年來繼小泉純一郎之后第二個參拜靖國神社的日本現任首相。而令兩國商界擔憂的是,這一舉動發生在因島爭“驟冷”的中日經貿初現好轉、尚不穩固的背景下。
2013年下半年,中日經貿關系微弱復蘇。7月份起,雙邊月度進出口降幅已逐步收窄,連續14個月下降的中國對日出口也在9月終結。同時,日本對華投資繼續保持增長,中國對日投資降幅進一步收窄。
“稍稍復蘇的勢頭肯定會受到打擊”,社科院日本研究所所長李薇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指出,日本是否會進一步擴軍、以刺激中國的方式挑起戰爭,都值得關注的,“在這種情況下,中日貿易、投資往來當然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中日經貿復蘇的基礎並不穩固。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雖然環比數據好轉,但總體上看,今年1-11月,中國與日本雙邊貿易總值仍同比下降6.2%,中國對日本投資下降13.3%。
“傷口還沒愈合,又撒了一把鹽”,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唐淳風告訴中新社記者。《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網當日即刊文稱,安倍參拜靖國神社或再次影響日企在華業務,如果抵制日貨的現象再次出現,此前恢復可能付之東流。去年,受日本非法“購買”釣魚島影響,中國民間自發大規模反日游行,日本汽車、電子、零售等多個在華產業受到沖擊,多家旅行社暫停赴日旅游業務。
“日本企業在中國的競爭力相對是在走下坡路的”,在商務部研究院日本問題專家金柏鬆看來,隨著中國企業自身實力不斷增強,對外開放程度更高,目前日本產品的不可替代性已明顯降低,中國消費者對其依賴性大大減弱。
李薇亦強調,“日本自己沒有市場、沒有資源,中國兩頭都有”。她分析,日本經濟依賴中國,但對中國大陸而言,“世界市場挺大,除了歐洲、美國產品,韓國、台灣產品都可以替代日本產品”。
安倍為何棄日本經濟復蘇於不顧?
李薇分析,這是因為對安倍晉三而言,更重要的目標是“擺脫戰敗國地位”,這已超越了提振日本經濟、復蘇中日經貿的重要性。
去年以來,日本先是非法購買“釣魚島”,以安倍晉三為代表的政客更頻頻就慰安婦、歷史、修憲等問題拋出受爭議言論,並鼓噪推動軍備升級,一再觸及鄰國底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26日再次強調,“日本隻有真正做到以史為鑒,他同亞洲鄰國的關系才有未來”。
“是否走出戰敗國陰影,不是日本說了算,而是國際社會說了算”,李薇稱,日本不以實際行動証明自己是真正和平的國家,反而對錯誤未見反省、對受害國缺乏善意、挑戰世界反法西斯共識,完全“倒行逆施”。“這樣下去,對日本經濟復蘇必然不利”。(董冠洋 李曉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