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日劇中的禁忌之戀出軌、不倫……這種違背世俗、違背道德的戀情似乎總能奪人眼球,而主人公相愛卻不能在一起的虐戀更是日劇常用題材。
【策劃】中國電影在日本東京國際電影節作為當今世界9大A級電影節之一,歷屆都少不了中國影人的身影,也成為眾多中國電影人的福地。
【巡游】饕餮兵庫縣兵庫縣擁有日本第一處世界遺產姬路城,也有有馬溫泉城崎溫泉等眾多知名溫泉,神戶牛肉、灘清酒等美食醉倒了全世界的游客。
【盤點】中日清純派女星借林青霞60大壽的日子,小編總結了中日影壇上的清純派女星,看看她們是否依然還是你心中的女神?還記得吉永小百合、綾瀨遙麼?
【紅葉】層林盡染的東北紅葉“紅葉前線”從北到南沿著日本列島一路南下,將日本列島大地染成一片紅色。今天要介紹的東北地區就處於“紅葉前線”的第二梯隊。
【盤點】亂收錢的日本政客何為政治獻金?如何使用才合法?哪些算違法?我們試圖求解這些問題,盤點了因政治獻金問題影響了其仕途的日本政要。
【策劃】村上春樹再失諾獎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為法國作家帕特裡克·莫迪亞諾,而再次錯失諾獎的日本作家村上春樹則更受人們關注。
【日劇】盤點金秋黃金日劇夏季日劇接連完結預示著新一波作品的襲來,每個人看劇都有不同的口味,讓我們來分類看看今年秋季日劇都有哪些吧。
【山梨】富士山腳下的桃花源山梨縣是日本最大的葡萄酒生產大省,亦是天然水的採水水源地,眾多溫泉分布於此,宛如日本的桃花源。
【攻略】香川浪漫之旅香川有“烏冬縣”別稱,這裡的烏冬面彈性十足滋味清香價格實惠,每年有無數游客慕名前來,同樣也吸引眾多劇組前來取景拍攝...
【京都】日本人的心靈故土作為日本古都,自然與文化歷史氣息都引人的世界游人目光,庭院、建筑等文化遺產都低調地宣示著這座千年古都的文化與歷史底蘊。
【日本旅游·新潟縣】愜意地泡在新潟那溫暖的水中,欣賞著遠處夕陽落下,將海面粼粼波光染作點點碎金的浪漫景色,那將何等令人沉醉。
【策劃·漫畫大家的故鄉】鳥取縣是動畫片《名偵探柯南》的作者青山剛昌的故鄉,也是鬼怪漫畫第一人、一代漫畫經典《鬼太郎》的原作者水木茂的故鄉2014年11月11日08:35 來源:RecordJapan
| 隨著電腦技術以及機械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力工作被機器人等機械所代替,舉例來說,谷歌公司一直致力研究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因此今后的出租車以及卡車司機等可能面臨失業。 |
日媒10日報道,隨著電腦技術以及機械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力工作被機器人等機械所代替,舉例來說,谷歌公司一直致力研究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因此今后的出租車以及卡車司機等可能面臨失業。
■全球工作崗位減半?
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個例子,實際上機械化代替人工已經延伸至許多行業領域。英國牛津大學某科研小組發表的一篇關於“電腦機械化替代人工”的論文中預測指出,未來全球近半數的工作崗位將被機械所替代,該論文一時間也成為全球的熱議話題。
該論文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對702種可能被電腦取代的職業的概率進行了精確計算,換言之,這些職業今后可能會消失,並將對各產業界造成一定的沖擊。
論文指出,任何工作都需要對應的技能,而這些技能今后能否被機械自動化所代替,則與今后科技發展的趨勢動向緊密挂鉤,而最不容易被電腦機械化所代替的工作主要都具有一些特性,比如需要手指靈活操作、藝術創作、交涉力、說服力等等。
目前機器人作業還處於一個發展期,預計想要完全替代人工作業至少還需要50年的時間,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工作都將受到機械化的威脅。
統計顯示,目前日本國內的機器人市場規模約為9000億日元(約人民幣540億元),預計早2020年將達到3萬億日元(約人民幣1800億元),2035年則將增至10萬億日元(約人民幣6000億元)。
日本國內的機器人發展一直處於全球領先位置,比如在今年10月舉行的亞洲最大規模最前沿的IT及電子綜合展“CEATEC JAPAN 2014”上,日本歐姆龍株式會社發表的一款能夠與人對打的拉力型“乒乓球機器人”就引起了業界關注﹔再比如日本三大通信公司之一軟銀也開始涉足機器人業務,並在今年6月發布了全球首台具有人類感情的機器人“Pepper”,也可以看出,日本國內的機器人開發競爭十分激烈。
■從律師到警察可能失業?
而在最近的技術革新中,最受人矚目的當屬“大數據(big data)”,所謂大數據是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人工,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截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信息。在總數據量相同的情況下,與個別分析獨立的小型數據集(data set)相比,將各個小型數據集合並后進行分析可得出許多額外的信息和數據關系性,這就可以將非常規工作變為常規工作。
舉例來說,比如可以用於醫療診斷。美國紐約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就與美國IT巨頭IBM建立合作,該中心活用IBM的人工智能計算機對60萬份醫療報告、150萬份癌症患者記錄、臨床試驗以及200萬頁的醫學雜志等進行分析,再利用計算機對癌症患者的症狀病情、遺傳基因、用藥歷史等數據與其他患者進行比較,最終成功制定出最有效的治療方案。
再比如法律領域,法院可以在判決前通過電腦對成千上萬的辯論意向書以及案例等進行細查,利用美國軟件巨頭賽門鐵克提供的服務,可以在2天時間內對57萬份以上的文件繼續擰分析歸類,這樣一來,律師助理以及專門負責合同簽訂、專利等的律師類工作就可以完全交由電腦處理。
另外,傳感技術的進化發展也非常重要,傳感技術能夠活用於多個領域,並且能夠為人類提供很大便利。比如可以在各都市的地下水管內安置水管傳感器,可以隨時監測水管是否漏水等,以此代替人工檢測作業﹔而隨著傳感技術的逐漸普及,今后還可能替代醫護人員對病人的身體狀況進行24小時監測﹔甚至還用於街頭巡邏,這樣一來,警務人員的數量也可能減少。
■知識勞動者接連失業?
通過實驗發現,如果將大數據分析與傳感技術相結合的話,電腦的判斷力將達到甚至超過人類。
比如蘋果公司為iPhone、iPad等智能設備開發的Siri語音控制功能,可以讓智能設備變身為一台智能化機器人,用戶可以利用Siri實現語音詢問天氣、查詢餐廳等等。
再比如金融界,可以利用電腦對金融類新聞、企業業績結算數據等進行分析,為用戶投資提供參考。
再有就是教育輔助,這裡就不得不提到目前急速發展的網絡免費授課“慕課(MOOC)”,所謂“慕課”,顧名思義,“M”代表Massive(大規模),與傳統課程隻有幾十個或幾百個學生不同,一門MOOC課程動輒上萬人,甚至數十萬人﹔第二個字母“O”代表Open(開放),以興趣導向,凡是想學習的,都可以進來學,不分國籍,隻需一個郵箱,就可注冊參與﹔第三個字母“O”代表Online(在線),學習在網上完成,無需旅行,不受時空限制﹔第四個字母“C”代表Course,就是課程的意思。通俗地說,慕課是大規模的網絡開放課程,它是為了增強知識傳播而由具有分享和協作精神的個人組織發布的、散布於互聯網上的開放課程,這種新興的教育模式必將對傳統的教師授課造成沖擊。論文預測指出,全球約1億4000萬人的全職知識勞動者今后很可能被電腦所取代。
縱觀歷史,傳統的手工作業被機械化所代替就是技術進步的體現,而21世紀的技術進步體現就在於,需要認知能力的工作全部被機械化替代。此外,目前單純的機械化作業在今后也將會向復雜的機械化作業發展。比如目前已經研發出的醫院機器人,該機器人可以為患者運送食品以及處方單,甚至還可以操作手術。
■絕對不會消失的工作有哪些?
論文還指出,隨著機器人的研發以及量產技術不斷優化,機器人今后的造價成本也將越來越低,而機器人的不斷普及也必將大量搶奪人類的工作,這不僅限於制造業,就連需要人與人交流、機械化較困難的服務行業也受到了威脅。
想象一下,如果機器人大量搶奪人類工作導致人類失業是多麼恐怖的一種現象,不過對此,論文卻分析主張稱:“人類應該對機器人的到來表示歡迎。”舉個簡單的例子,洗衣機的登場為人們省去了動手洗衣服的時間。
而關於機器人與電腦無法替代的工作,最具代表的就是藝術等需要創造力、想象力的職業,人類之所以能夠創造電腦和機器人,那是因為人類的智慧在其之上,人類將機械型的工作交付電腦和機器人承擔,才能有更多的時間集中精力去創造更加高層次的技術與知識,這也是人類持續發展一種良性循環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