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6日13:36 來源:新華網
2011年10月,我到日本東京做記者。在那裡採訪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讓我對日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對怎樣做好一個記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
在創價大學採訪
2011年10月,我到日本東京做記者。在那裡採訪了很多人,經歷了很多事,讓我對日本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時也對怎樣做好一個記者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不過,今天的故事,我想先從我的名字說起。2013年10月27日,我到日本佐賀縣多久市採訪那裡舉行的紀念孔子的祭孔大典。擔任祭孔獻祭官的多久市市長橫尾俊彥在接受我採訪之前,拿著我的名片打量了半天,說,“你名字中的‘誠’字是日本人最喜歡的字。這個字左邊是‘言’,右邊是‘成’,意思是言出必行,言而有信。說道信,日語中還有個儲蓄的“儲”字,是掙錢的意思。這個字左邊是‘信’,右邊是‘者’,意思是誠信者才能掙錢。我們日本人就是靠誠、信這兩個字經商獲得了成功。中國人創造了漢字,很了不起”。
他的這番話一下子拉近了我們的距離。原本以為,採訪一位市長會很枯燥,但因為漢字文化這個共同的基礎,我們交流得很順暢,我也寫出了不錯的稿件。盡管我知道,可能《說文解字》詞典裡對我名字的解釋與他的說法不盡相同,但對相同漢字的認識,卻使我們之間有了親近感。
去過日本的人都知道,在日本到處都能看到漢字,覺得很親切。於是,有些人產生錯覺,認為中日同文同種,很容易相互理解。然而,通過這幾年的工作經歷,我發現,了解一個真實的日本,遠沒有想象得那麼容易。
在日本期間,我遇到的最大新聞便是日本民主黨政府“購島”事件。從東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提出“購買”釣魚島,到野田政府宣布將釣魚島“國有化”,我做了大量的調研和新聞分析,寫了很多稿件,有兩篇還獲得了社級好稿。
但是,關於購島事件,還有很多值得深入探究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石原是一個政治狂人,在日本政界並沒有那麼大的能量和民意基礎,但他卻在2個月這麼短時間裡募集到14.7億日元捐款。那麼日本的民意對極右翼到底是什麼態度呢?日本民主黨政府標榜民主進步、對中國友好,但最后卻以將釣魚島“國有化”的方式處理事件,很多日本前外交官員對此表示不理解,日本政界對此至今也是褒貶不一。
關於這件事,我與日本資深記者進行過深入交流。在日本從事報道的經驗告訴我,日本各種政治決策的出台往往被層層迷霧所包圍。而撥雲見霧,找到表象背后的真相,也就成了我們在東京做記者的職責所在。
我們身邊有很多親朋好友到日本旅游,回來都說日本干淨,整潔,產品好,日本人彬彬有禮。我在日本工作時也聽到了這麼一種聲音,“隻要中國人到日本旅游,就會覺得日本好”,甚至有人說“中國政府再怎麼抹黑日本也沒有用”。
每當聽到這種聲音的時候,我就在想,到日本旅游一次就能夠了解到一個真實的日本了嗎?有時候我們眼睛看到的不一定就是真實的,也可能是片面的。
2012年日本3·11地震一周年的時候,我前往宮城縣女川町,採訪佐藤水產公司專務佐藤充的家人。佐藤充在地震中救過15位中國女研修生,自己卻被海浪沖走。他是中國人心目中的英雄。然而,來到英雄的家鄉,眼前的景象令我感到心酸。盡管已經過去了一年,那裡的道路依舊沒有完全恢復。被海嘯洗禮過的城鎮仍舊斷瓦殘垣,有些殘破的樓房半傾斜地矗立在原地,一片荒涼景象。即便到了2013年地震兩周年時,福島核電站爆炸所產生的核污染清理工作依舊進展緩慢,原因是各地方政府之間互相推諉,互相扯皮,都不願意接收被核污染過的土壤。我看了最新統計,截至今年3月11日,也就是在大地震四周年的時候,日本地震災區仍然有23萬人過著避難生活。這種事情在我們中國,簡直是無法想象的。我們中國人面對大災大難,發揚的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汶川地震后的災后重建工作就是最好的例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