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畫家筆下的東洋海絲貿易

陳振杰

2017年06月09日08:28  來源:深圳晚報
 
原標題:日本畫家筆下的東洋海絲貿易

中國人很早就對世界的海洋有所了解,可以追溯到秦漢以前,而且對西太平洋、印度洋早有了解並熟悉,但史籍文獻記載中關於這幾片地區內的海洋名稱卻很混亂。同一海區,在不同時期名稱不一致。直到唐末五代時期,才產生了“東洋”與“西洋”的概念。文獻中東南亞至印度洋海區的命名也逐漸統一,並在民間一直沿用到清代。

唐末,中國把東南亞至印度洋中諸島國劃分為“東洋”和“西洋”。古代中國航海家赴東南亞有兩條主要航線:一條是從福建、廣東沿海港口出發,渡東海到達台灣或呂宋,順菲律賓列島而南至婆羅洲。這條沿西太平洋諸島的航線所經諸地,被稱為“東洋”。一條是從中國沿海出發,順大陸海岸南行,過印度支那半島航行所經諸地,被稱為“西洋”。東洋、西洋之間的分界區域是中國的南海,南海以東為“東洋”,南海以西為“西洋”。因此,“東洋”與“西洋”主要是指距中國大陸不遠的南海一帶。后來,在不同的時代,“東洋”與“西洋”的含義和范圍也有變化,高麗、日本也屬“東洋”范圍。而后又在“東洋”與“西洋”概念的基礎上,產生了“南洋”的概念和名稱,南洋,主要是指東南亞地區。明末以后,隨著西方近代地理知識的不斷傳入,中國人慢慢了解了西方人對世界大洲大洋的劃分和命名,並用以取代了中國對它們的傳統名稱。

(責編:劉戈、陳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