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9日17:32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李亚芬,女,1988年赴日留学。自3年前起,李亚芬经常利用周末或放假期间与志愿者前往植树。 |
■用心体验日本的社会文化
记者:您到日本后,对日本和日本人的看法与去日本之前相比发生了哪些转变呢?
李亚芬:去之前对日本了解的不是很多。大多数都是从电影里知道的。就日常生活这方面,我因为接触的不多,所以到日本后是一个从零开始了解和体验的过程。这其中有很多日本人热心的帮助我,特别是年纪大的人更具善心。其中,有一位我在画廊认识的老太太,给我介绍了很多日本的文化、影视作品等,对我尽快适应在日生活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周末的时候,她还带着我一起做日本料理、穿和服,体验日本人的葬礼和婚礼等,让我觉得很温暖。
■为日本人的平和心态与志愿者情怀而感动
记者:您在日本留学多长时间?给您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事情?
李亚芬:我在日本留学了11年,于1999年末结束了学习。说到印象最深的事情感觉非常多。例如,我的指导老师,美国最著名的投行--高盛请他去做首席经济专家,年薪5000万日元,导师不去。后来高盛集团考虑是不是自己出的工资太少了,于是加到1亿日元,甚至2亿日元。导师就跟对方说,我不是嫌你给的钱少,是因为对自己研究工作的热爱,他觉得做研究更适合他,更能体现他的价值。再说,他赚这么多钱都没时间花。最后他去了日本亚行做了日本政策委员会的委员。这种不为金钱所动,对教学研究事业充满热情的精神,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还有一个事就是96年的时候,日本伦理研究所在神户一所大学办了一个演讲会,请当时日本最著名的治沙专家远山正瑛做了一个很长时间的演讲,讲他为什么要去中国植树以及在中国植树的情况,当时也是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以及感动。远山正瑛84岁的时候,来到中国库布齐沙漠的恩格贝地区,一直在那里开展治沙育林活动,直到97岁逝世。他还感召了好多日本朋友自费去那个地方种树,直至把沙漠变成了绿洲。这俩件事情是我印象最深的。
■虚心学习日本人的敬业精神
记者:回国后,您从事了什么工作?
李亚芬:回国之后我在一家大型国有银行从事金融研究方面的工作。刚开始,我先做了一段的融资管理工作,了解整个资金的流向。因为在日本学的都是纯理论,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些理论,我就选择了先熟悉企业的融资等业务,一共做了三年。在基本了解之后,我就去做了经济、金融方面的研究工作。
记者:您现在如何看待当年的留学生活?
李亚芬:留学生活对自己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挑战。能够培养自己方方面面的能力。我觉得留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不光使我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日本人兢兢业业、一丝不苟的精神。在日本,人们不管从事哪个行业,他们都非常敬业,以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为荣,绝对不会偷工减料。这点让我非常佩服。还有一点就是,我感觉日本这个民族善于学习国外好的东西,然后消化、吸收,并保留传承下去。
记者:您如何看待中日之间的差异与相同之处?
李亚芬:从国民性方面来说差异挺大的。日本人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也不愿意别人给他添麻烦。中国人热心,好管事。有时候在日本人看起来是不是太热心了,会不会冒犯别人?会不会别有企图啊?可能会造成这种误解。还有一点,我觉得日本人是一个非常守秩序的民族,国民素养很高。大家出行坐车自动排队,公共场所始终保持一个干净整洁的状态。这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鼓励学子用积极心态面对人生挑战
记者:您对准备或即将赴日留学的学生们有些什么建议?
李亚芬:出去留学,要尽量学习更多的知识,熟悉了解日本的社会。还有,就是要尽量注意自己的形象,在国外每个人代表的不仅是自己,还是一名中国人的代表。另外,出国留学肯定会碰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挫折,但是不管你碰到什么事情,也要满怀希望,没有过不起的坎。人要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去对待任何事情。(人民网记者 陈建军)
(本文为人民网日本频道版权作品,没有书面授权禁止转载)
人民网日本频道 2013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