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3日08:08 來源:檢察日報
特別搜查部是日本檢察廳所屬的一個特別機構,簡稱特搜部,是日本打擊貪污腐敗案件的專門刑事機構,類似中國香港的廉政公署。 |
牽涉田中首相的洛克希德案
在戰后日本三大政治弊案中,最能體現檢察首腦會議職能的是美國洛克希德案。1972年美國洛克希德公司將公司生產的三星機種賣給日本全日空公司,經由日本丸紅商社檜山廣社長居間中介,將五億日元的賄款送交田中首相,案情因1976年2月4日在美國國會參議院舉行公開聽証會而爆發,而田中首相已於新聞爆發前1974年11月26日宣布辭去首相職務。出身於東京特搜部的時任檢察總長布施健基於“檢察一體”原則,於1976年2月18日親自指揮最高檢察廳、東京高等檢察廳、東京地檢、法務省等19位官員召開會議,在會議上,布施健向檢察官發表講話:“我來負全部責任,希望大家盡全力偵查。”
1976年2月24日清晨,東京特搜部展開大型偵查行動,布施建再次發表談話,向國內外媒體表達了日本檢察官堅定不移的態度:“關於所謂洛克希德問題的重要性,根據美國所發表資料,我們曾努力研究其是否構成犯罪,結果認為應以違反所得稅法和外匯管理法事件進行搜查為宜,乃決定在國稅、警察當局緊密合作下,於今日開始搜查。今后將盡全力致力於其真相的公布。”正是在檢察總長布施健的親自帶領下,1976年8月16日日本檢察廳以受托受賄罪和違反外匯管理法起訴了田中前首相。布施健檢察總長的這種獨立的精神和負責的態度,是該案成功偵破的關鍵,同時也對真正的檢察一體精神作出了最好的詮釋。
但是,“檢察首腦會議”這種監督制約機制,畢竟只是檢察機關內部的一種內控措施,真正在對抗外來的強大政治壓力時,能否真正保持獨立尚有疑問,一如被稱為日本檢察史上的“污點”的造船業集體行賄弊案所揭示的那樣,當作為內閣成員的法務大臣違法對檢察總長行使外部指令權,而檢察總長無力抗命時,整個偵查體系即告全面崩潰。但是,好在經過多年法治發展的淬煉,日本檢察官的官廳獨立性和官員獨立性已經獲得公眾的普遍認同,政治力量不敢輕易介入、影響特搜部的案件偵辦過程(如造船弊案案發后,日本的法務大臣迄今未再行使外部指令權),這使得特搜部作為日本檢察體系的著名反腐利器,至今仍威名赫赫,並成為一些國家和地區改革貪瀆職務犯罪偵查機制時學習、借鑒的樣本。(作者為四川大學法學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