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05日08:04 來源:環球網
2014年日本滋賀縣琵琶湖及其周邊河流的特定外來生物“斑貓?”的捕獲量急劇增加,新的外來食肉魚物種入侵,給滋賀縣政府和當地漁業工作者帶來了危機感。 |
圖為日本琵琶湖外來肉食魚種
圖為日本琵琶湖固有魚種。
據日本《讀賣新聞》11月4日報道,2014年日本滋賀縣琵琶湖及其周邊河流的特定外來生物“斑貓?”的捕獲量急劇增加,新的外來食肉魚物種入侵,給滋賀縣政府和當地漁業工作者帶來了危機感。
據悉,斑貓?是原產於北美的?魚的一種,最初出現在日本滋賀縣是在2001年,截至2013年滋賀縣一共捕獲了39條斑貓?,而2014年卻已捕獲達40條。原本在這7、8年間的大力驅除下,曾給琵琶湖造成影響的外來魚黑鱸和太陽魚已有減少的趨勢,而如今斑貓?的出現又帶來了新的問題。
據日本環境省稱,大的斑貓?可長達1米有余。斑貓?最早於1971年作為食用魚被引入日本,並開始在以關東為中心的地區進行養殖,20世紀90年代各地陸續發現野生化的斑貓?。鑒於該魚會捕食日本原有的魚類,並給漁業造成影響,2005年日本政府根據《外來生物法》決定禁止飼養和放生斑貓?。然而,自2001年以后,在琵琶湖和其支流瀨田川每年均可發現數條斑貓?,2013年確認有18條,而2014年截至10月末為止已共發現40條。據滋賀縣稱,由於發現的還有幼魚,說明該魚或將繼續繁殖。
據悉,斑貓?以日本原有的香魚、固有種褐櫛?虎魚和長背鯽等為食,而這些魚種同時也是被滋賀縣《紅皮書》指定為稀有物種的體長超過1米的“琵琶湖之主”琵琶湖大鯰魚的餌料。這意味著大鯰魚的數量也將面臨減少的危險。據報道,因斑貓?的劇增而威脅到原有魚種的事例早已在有諸多養殖場的茨城縣的霞浦發生過。多年來當地漁業工作者已捕獲及驅除了200噸以上的斑貓?。茨城縣水產試驗場的人員表示,“斑貓?魚鰭上有尖銳的刺,連鳥都不敢吃它,沒有天敵的存在,所以很容易泛濫。”
據悉,針對黑鱸和太陽魚的防治對策,滋賀縣已研究和實踐長達約30年。黑鱸於1974年首次在琵琶湖被發現,在1983年左右開始大量繁殖。太陽魚則在90年代初開始以比黑鱸更快的速度劇增。除漁業工作者奮力驅除黑鱸和太陽魚之外,政府也在2003年制定了禁止釣魚者放生外來魚的條例。在每年1億日元左右的投入下,外來魚種的驅除量從1990年的30噸增加到2007年的543噸。與此相對,黑鱸和太陽魚的估計生存量也在過去的10年間,從2006年的最大值1900噸開始逐年減少,到2012年已減少了3成,約剩1300噸。
然而,滋賀縣水產科的負責人仍有擔憂,並表示,“長年的外來魚種驅除對策已奏效,長背鯽等固有物種已漸趨增加。但是如果現在斑貓?再度增加的話,恐怕會給固有物種造成致命一擊。”目前,滋賀縣政府在呼吁不要在捕獲特定外來物種后將其放生的同時,也在考慮“必須趁其生存區域尚在有限區域時盡早採取對策”,並在推動相關對策出台。(實習編譯:陳一平 審稿:夏毅敏 王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