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9日08:14 來源:新京報
日本政府和企業都非常關注中國治理大氣污染。日本在實現環保減排的同時,也不斷與中國展開相關合作,不僅向中國分享大氣污染監控等技術,還向中國分享污染信息公開等制度建議。 |
治理
政府企業商定環保措施
“面對上述局面,日本政府一方面繼續加強立法,另一方面開始處理與企業的關系。”日本環境省一名官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日本治理大氣污染是技術與制度並重,且政府與企業共同合作的過程。”
如何讓日本企業配合政府制定的環保排放標准,環境省該官員表示,秘訣就是所有這些環保措施都是日本政府和企業共同進行的,民間和政府共同合作在治理大氣污染過程中很重要。
“日本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環境污染給當地居民健康造成嚴重公害,經過這些教訓,政府和企業間已經意識到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要環保。因此政府和企業在環保問題上達成共識即我們不是敵對而是合作關系,雖然也存在小沖突,但在大方向上,政府和企業都意識到雖然治理大氣污染要付出一定經濟成本,但一旦發生公害所造成的損失會遠遠高於預防成本。”因此該官員認為,在加強大氣污染立法的同時,最重要的還是提高企業的環保意識。
提高企業環保意識是一個恩威並施,溝通與強制措施並重的過程。日本出台新環保政策時,政府會和企業和行業協會溝通。政府會收集各種科學依據,邀請各界有識之士,以及行業團體代表,成立對策審議會,進行溝通,政府和企業討論什麼樣的政策是最理想的,討論內容公開。
“我經歷過這樣的情形,政府提出新對策時行業團體強烈反對,打開這種局面最重要的方法,一個是整理科學依據與企業和行業團體共享,另外還要依靠媒體的力量,在日本如果媒體反對,政府政策會遇到阻力,如果有了媒體的理解,政府和企業溝通會比較順利。”環境省該官員表示。
對於如何說服日本企業接受環保標准,環境省該官員舉例說,2004年日本開始限制有機揮發化合物氣體排放,實行前,政府和相關行業團體充分協商,行業團體不希望有嚴格的排放限制,為滿足雙方要求,日本政府制定減排30%目標,但如何實現這個目標則是交給企業,政府請行業團體制定自己的實行標准,如果沒完成,政府會有強制性措施,這會對企業經營帶來嚴重影響,如果完成目標,企業也沒有獎勵,因為不能讓企業覺得是為了獎勵才完成目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