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03日08:28 來源:新華社
中國人有日本人沒有的購物沖動,日本則有中國人向往的精致和美好。 |
文/拉爾夫
我第一次去日本,是在2006年,中日政治關系的低潮期。當時,中國爆發了反日游行,而在日本,一些人“厭華”情緒上升。
我從上海去日本九州,飛行時間隻有一小時多一點,幾乎是剛上飛機就准備降落了。從小就知道中國和日本是“一衣帶水的鄰邦”,但直到這時才真正明白,這是兩個地理距離上無限接近、心理距離卻忽近忽遠的國家。
下了飛機,第一個感覺是,日本是個非常安靜的國家,新聞裡那些政治紛擾似乎跟老百姓生活關系不大。除了東京大阪以外,城市裡高樓也不多,街巷窄窄的,不少家庭還住在木制的兩層小樓裡,門口種著小花小草,人們走路慢慢的,沒什麼聲音,幾乎是中國二三十年前的節奏。
日本的另一個顯著優點是干淨。即使是機場、車站和購物中心的公共廁所裡,也裝著“衛洗麗”式馬桶,廁紙也總是有兩卷。
那個時候,日本還沒有這麼巨量的中國游客,但網上已經有了很多“日本購物攻略”。除了電子產品以外,最受追捧的就是藥妝,大豆化妝水、大米洗顏露,等等。在日本的藥妝店,我還看到了更加有趣的產品,比如獨立包裝方便旅行使用的去疲勞蒸汽眼膜、專門噴在腳上去除腳臭的噴霧劑,令人大開眼界。
與西方國家相比,對於中國人而言,日本的另一大優點,是東西好吃、有親切感。日本的盒飯可謂“一絕”——米飯香軟、配菜精致,甚至連食盒都常常是漆制的,如同藝術品。拉面和壽司更是不用說了,哪怕是地鐵站裡的小店,也讓人贊不絕口。
從此以后,我每年都會去日本旅行,足跡擴展到了東京、大阪、京都、奈良、北海道以及更多迷人的“小地方”,比如箱根、伊豆、鐮倉。
除了藥妝,我還給自己和朋友買過保溫杯、照相機,給媽媽帶過一個人見人贊的電飯煲,今年也隨大流搶了一隻“馬桶蓋”。
跟身邊的朋友交流,發現去日本買照相機的已經越來越少,原因是從前日本幾大廠商總是把最新型號先投放日本市場,但現在因為中國市場日益重要,中日市場幾乎同步,再也不用去日本“淘新貨”了。
在朋友介紹下,我還在東京的電器城買過一套充電電池及充電器,當時中國人的環保意識還不如現在這樣普及,帶回國后被朋友們紛紛點贊。日本的“環保產品”,相信會是今后中國人購物的“亮點”。
據說2015年春節數百萬中國游客在日本消費了60億元,我想這個趨勢還會繼續擴大。中國人有日本人沒有的購物沖動,日本則有中國人向往的精致和美好——這樣一次次從陌生到熟悉的“發現之旅”,於中日兩國的未來,也會是個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