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3月13日08:07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近期,圍繞著安倍謀劃發表二戰結束70周年所謂的“安倍談話”引發了國際社會的高度關注,就連與日本相隔萬裡的德國也對此沒有保持沉默,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日本之行,竟然成了一場日本始料未及的“默克爾教導安倍如何認識二戰歷史”的“傳授歷史知識之演出”。 |
說到“安倍談話”,肯定會涉及到曾經是二戰中的東方主戰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主要參戰國之一、飽受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暴行的——中國。中國話題是“安倍談話”無法繞過的主題,不論“安倍談話”怎麼“談”,中國話題始終是其中的重要客觀存在,無法回避,也不容回避。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訪問日本時反復說,“總結過去是和解的前提”,“正是因為德國正視過去,所以能夠達成和解”。想必安倍在聽到默克爾的此番話語時會感到有些“尷尬”或者“不自在”。但“尷尬”也好,“不自在”也罷,默克爾說得字字在理、句句客觀。如果沒有德國這個二戰歐洲戰場的罪魁禍首的首先深刻自省,自然也就不可能有整個歐洲的和解﹔歐洲和解是建立在德國首先“總結過去”的基礎上,失去了德國的“總結過去”這一基礎,歐洲的“和解大廈”必然不復存在。
同理,造成今日日本近鄰外交僵局的根本原因就在於日本自己不能“超脫過去”,總是在“過去”中“轉圈兒”,繼續沉湎在“過去”的所謂“帝國榮光”裡而不能自拔,如果有“頭腦稍微清醒者”吶喊要“認識侵略歷史”,反被斥責為“自虐”甚而有損“日本名譽”。既然日本無法也不願“總結過去”,那麼,日本與鄰國的和解之路就會越來越漫長與崎嶇。其實,這就是一個簡單明了的“因與果”的關系:有了德國誠心願意“總結過去”的“因”,才有了歐洲和解的“果”﹔有了日本百般抵賴、黑白不分、是非顛倒“否認過去”的“因”,也就有了今天日本自身俞縛俞緊、難以跳脫近鄰外交僵局之“繭”的“果”。
2015年是偉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在這樣一個撫今追昔的難忘年份,中國政府將要隆重舉辦一系列重大紀念活動,其目的是為了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開創未來﹔更是為了喚起每一個善良的人對和平的向往和堅守,避免歷史悲劇重演,共同捍衛二戰勝利果實,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語)。毋庸置疑,中國作為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血腥侵略戰爭中的主要受害國之一,作為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付出巨大民族犧牲的國家,理應在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紀念年份,去做一個二戰勝利國家應該去做的紀念活動﹔日本作為曾經嚴重侵害中國的鄰國、作為二戰亞洲戰場的罪魁禍首,不應該也不能對此有任何過度反應。
日本想要從亞洲近鄰外交之僵局中脫困,也不是沒有辦法,但也不是很復雜:向德國虛心學習,德國就是日本的榜樣。
這種“虛心”是建立在“真心”的基礎上的,不帶有任何的虛偽與掩飾。虛心總結侵略戰爭血的教訓,真心懺悔侵略戰爭的罪惡,深刻認識到二戰那段侵略歷史,是日本的恥辱,絕不能文過飾非,把“侵略戰爭”當做是日本的“驕傲”﹔更不能不分是非、矢口否認或者篡改侵略歷史,“侵略”就是“侵略”,根本不存在“侵略未定論”。
這種“榜樣”是以日本充分認識到自身存在嚴重“道義缺陷”為前提條件的。如果認識不到或對日本自身的“道義缺陷”認識不足,相反,還以“日本二戰后為國際社會作出很大貢獻”為由進行搪塞與遮擋,極力淡化或避談過去的侵略歷史,那麼即使標榜以“德國為榜樣”去解決歷史問題也會顯得蒼白無力、弱不禁風。
本真地直面日本過去的侵略歷史,是日本徹底解決亞洲近鄰外交僵局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的出路﹔解決亞洲歷史問題必須以“日本誠心地總結過去”為大前提,在二戰結束70周年的今天,日本的“安倍談話”當以此為核心要義。(作者龐中鵬 系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