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社會

美女機器人出演日本電影 與真人女演員一同對戲【2】

2015年11月07日11:46  來源:廣州日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日本科學家日前研究出了一款名為Geminoid F的美女機器人,她將在日本電影《再見》中擔任女主角,與真人女演員一同對戲,影片預計於今年11月在日本上映。

人類的飯碗不好搶

趙海建:隨著機器人越來越多地走進日常生活,許多原本由人工從事的工作將逐漸被取代。由此,很多人會產生一種機器人最終將取代人類的擔憂。事實上,人類對能否掌控由自身推動的技術進步似乎總有一種憂慮。在科幻片《猩球崛起》中,實驗室裡制造的變異猩猩就讓人類束手無策。

王希怡:人類對於被機器取代的恐懼歷史上也存在。19世紀初期,憤怒的盧德主義者(對新科技發明嫉妒、厭惡而悲觀的人)曾把蒸汽動力織機砸碎,因為覺得它導致紡織工人失業。但是,我覺得,一方面人類有提高自身技能的空間,另一方面,人類的需求會隨著生產力的增加而增加,人類有能力創造出新的產業和崗位。

鄭佳文:而且,很多崗位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比如演員。無論機器人發展到哪個階段,如果沒有固定的程序指引,機器人都不可能像人類一樣擁有情緒和情感。也就是說,機器人即使在思維上比肩人類,也隻能是“行尸走肉”。表演是一種表達情感和情緒的藝術,表達的主體是人,機器人只是配角。而且,機器人的情感表達全由電腦情緒控制,這就限制了表演的可能性,難道觀眾願意欣賞標准化的演員表情嗎?

趙海建:就寫稿而言,機器人最多隻能替代新聞寫作中相對標准化的消息、快訊等等體裁,這也是為什麼機器人寫作主要應用於體育、財經類報道中的原因,對於需要發揮人類的創造力、思辨能力的文體,機器人暫且還不能勝任。對於有核心競爭力的新聞從業者,機器人不會造成威脅。美聯社的實踐表明,機器人寫手讓記者有更多空間和精力對事件大局進行批判性思考,而深度報道才是傳媒業的競爭力所在。無論怎麼先進,機器人終究是人類創造出來的,最終也受控於人。

謹防被機器“顛覆”

王希怡:這一點我不那麼肯定。我總覺得,機器人產生意識,恐怕只是時間問題。甚至在未來的某一天,人和人工智能可能已經沒有明顯的區別。當然,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和發展速度,這一天應該還很遙遠。

鄭佳文:雖然科技進步對人類社會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但我還是想提醒大家,警惕被科技“顛覆”。舉例說,我們在城市裡開車,通過導航可以迅速抵達目的地,但我們作為司機“認路”的能力就被弱化了﹔有朝一日,司機都可能被機器人代替,那我們是不是就不會開車了?如果事情發展到那一步,人類就真的被機器“顛覆”了。

趙海建:所以說,我們應該讓機器人物盡其用,但絕不能過於依賴機器人,特別是讓自己的生活完全受控於機器人。另一方面,作為工具的機器人也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為人類所用,也能被用來危害人類。

  1. 分享到:
  2. (責編:周欣一、王曉霞)

編輯推薦

  1. 七夕貓咪身穿浴衣迎客
  2. 日本樂高玩家打造逼真美食
  3. 日本推出自帶美甲長筒襪
  4. 2020年東京奧運會會徽公布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社會熱點

  1. 日本福利院襲擊案日本福利院襲擊案
  2. 日本興起晒“蜜桃屁屁”日本興起晒“蜜桃屁屁”
  3. 熊本熊恢復宣傳活動熊本熊恢復宣傳活動
  4. 日本“煮飯仙人”來中國日本“煮飯仙人”來中國

日本故事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