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07日11:46 來源:廣州日報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日本科學家日前研究出了一款名為Geminoid F的美女機器人,她將在日本電影《再見》中擔任女主角,與真人女演員一同對戲,影片預計於今年11月在日本上映。 |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日本科學家日前研究出了一款名為Geminoid F的美女機器人,她將在日本電影《再見》中擔任女主角,與真人女演員一同對戲,影片預計於今年11月在日本上映。
解放腦力和體力
趙海建:從本質來說,機器人隻不過是一件智能化的工具或機器。但如今,不斷發展的技術正賦予這種機器越來越多人性化的東西。隨著機器人越來越多地進入人類生活,它們與人的差別在表面上將變得越來越模糊。說不定在將來某個年代,人們再也分不清電影中的演員是真人還是機器人了。
鄭佳文:智能機器人參演是電影界的一個進步,它可以完成一些人類做不到或者危險系數較高的表演。而且,如果可以大規模、低價格量產,演員機器人也能代替大量群眾演員,降低電影制作的費用。
王希怡:可是除了看特技,電影更能直觸人心的是人類真情實感的表達,用機器人去演繹與這點是背道而馳的。當然,如果有一天機器人也發展到擁有情感,其給人類社會造成的沖擊和利弊很難一言以蔽之。這也是為什麼在機器人技術領域,賦予機器人以情感是最富有爭議的,也始終未能實現。
低端崗位被取代
鄭佳文:除了機器人演員外,越來越多種類的機器人正進入我們的生活。比如到8日,新華社將啟用機器人“快筆小新”寫稿,專攻體育賽事中英文稿件和財經信息稿件。
趙海建:這是要搶我們飯碗的節奏啊!不過,機器人寫手確實有自己的優勢。比如,財經報道是商業報道裡必不可少的,但這些內容大多單調枯燥且對准確度和速度要求很高,人工編寫比較費時費力,而機器人寫手則能快速准確地寫稿。從去年開始,美聯社就已經開始用機器人寫稿了。這套系統每個季度能寫出3000篇這樣的報道,而同時,它對美聯社的寫作風格了如指掌。
王希怡:近年來,機器人開始越來越多地“接管”人類的各種工作,其引發的“機器人革命”將給全球經濟帶來沖擊,並改變人類工作和生活方式。其中,一些低薪酬、體力勞動或者服務性崗位被科技取代的可能性最大,確實有可能造成低收入階層的失業率上升。
鄭佳文:機器人的運用,能把人類從簡單、重復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投入到更具創意的勞動中去。無人機代替快遞員,機器人代替倉儲管理人員,這類發明已經運用到現實中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