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9月28日08:21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中日两国的最大空气该是提升民众生活水平的愿望及绝对不允许发生战争的理念,这能够重新成为中日舆论的中心。鼓吹对方国家经济崩溃论,预言战争一触即发,不是中日两国的现实。我们已经到了必须扭转舆论偏激的时候了,相信本届北京-东京论坛能获得成果。 |
如今,我们已经很难看到日本媒体在中日经济互补,共同建设东亚及世界市场方面的报道。三十年前,在欧美韩国还很少和中国发生经济上关联的时候,日本企业、日本政府的低息贷款等首先来到了中国,那个时候日本媒体强调的东亚经济合作理念。然而现在,当中国成为世界最大市场的时候,却忽然消失了。厌华空气让日本媒体在几年前还积极呼吁“中国+1”,现在则已经只强调东南亚、印度的市场前景,几乎每一个离开中国的企业,都会博得日本媒体的热烈欢呼。
厌华空气让日本舆论积极支持以牵制中国为唯一特点的价值观外交。在经济失落二十余年,安倍政权亟需解决日本经济问题的时候,撇开中国市场,强调日中对立,是今天日本舆论的主要方向。
舆论在加强厌华气氛
日本的舆论基本上由国家电视台NHK与《读卖新闻》等5家大报规定总体方向。舆论在迎合厌华,更在加深厌华空气。
一位从事经济研究的日本学者告诉笔者,他在东京采访过十余位未访问过中国,没有中国朋友的日本市民。被问到对中国的印象时,他们毫不忌讳地说,对中国没有什么好感。被问及为何没有好感时,他们大都说的是从电视节目,从日常读报中,形成的对中国“没有好印象”。
93%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没有好印象,是因为回答问题的人大都未访问过中国,和中国人没有交往,只是通过媒体认识中国。如果从媒体中接触的是国家领导人东奔西走去将近五十个国家推行价值观外交,媒体将这种外交解释为牵制中国;如果媒体天天报道邻国的空气污染、官僚腐败、领土纷争、对历史见解的不同等等,那么民众自然不会对这样的国家有亲近感。
在强烈的厌华气氛中,“日中不再战”的理念、“共建东亚经济”的目标消失了。走进东京地铁,经常能看到的是“日中战争,一触即发”“明天行将崩溃的中国经济”等等杂志广告。单看地铁上的那些媒体广告的话,让人觉得鼓吹战争,希望中国经济立即崩溃,在成为很多日本媒体的主旋律。
媒体反过来在强化民众的厌华感觉,93%的日本民众对中国没有好感,主要不是在日常生活中与中国发生了矛盾,也不是国家之间发生了军事摩擦,正是舆论报道的直接后果。
舆论导向的转折契机
北京-东京论坛十年来一直在寻求中日关系,特别是中日舆论关系的转变契机,期间也有过较好的沟通时期。特别是2006年安倍晋三第一次组阁后,日本民众的对华坏印象从2005年的62.9%降到了2006年的56.9%,2007年更是降到了36.5%。日本的对华舆论是能够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