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2月04日08:13 來源:光明日報
“核心價值觀”的“去個性化”成為了日本亟待解決的大難題。 |
日本吸取前幾次的教訓,一方面將民族文化分解成一個個“文化符號”,四散在每部動漫作品的各個角落。如可口的壽司、華美的和服、漫天飛舞的櫻花、隨處可見的“泡湯文化”,有些作品由於時間跨度比較大,甚至會將日本一年的風俗習慣都展示一遍:春天的賞櫻大會、夏天的盂蘭盆節、秋天的紅葉、冬天的被爐和大年初一的神社參拜等等,從飲食到穿著再到日本的日常生活風俗,幾乎囊括了各個方面,從而不顯山不露水地完成了對民族文化形象的構建。
另一方面,盡可能地強調其價值體系中與別國具有“共性”的部分,如吸收各國文化元素等,同時“隱藏”其“個性”的部分,以解構的手段實現核心價值觀的重構。在這方面給日本交來最滿意答卷的便是《銀魂》之類的日本熱血動漫。之所以以《銀魂》為例而非選取在我國極出名的所謂“三大日本國民動漫”(《火影忍者》、《海賊王》和《死神》),是因為它具有非典型性中的典型性,更具說服力。《銀魂》是一部以科幻時代劇為題材的熱血歷史搞笑動漫,“荒誕搞笑+熱血戰斗+嚴肅歷史”是它的主打牌,風格、情節及人物設置皆與其他熱血動漫大相徑庭。因此可以說《銀魂》是日本熱血動漫界的“異類”,具有非典型性。但作品中依然蘊含了大量對日本核心價值觀的“解構”與“重構”,又具有典型性,且應用手法之高明絕非其他“典型性”熱血動漫所能及。也許正是由於其“非典型性”顯著,《銀魂》的海外輸出尤為順暢。
《銀魂》通篇使用了戲仿的手法,把歷史上入侵江戶的美國人改編成外星人,把原來生活在那個時代(幕末至明治維新)的主要歷史人物改頭換面。又由於外星人的入侵加速了現代化的進程,作品中的江戶時代除了保留了一些最顯著的時代特征外,電視、電腦、飛機這些現代技術的產物也成了稀鬆平常之物。這不僅僅是對江戶時代的戲仿,同時也是對現代社會的二度戲仿。但當我們看到橫行在江戶天空的外星飛碟,在潦倒的日本武士旁大步流星的外星人,我們又會質疑這到底是幕末的日本,還是現在的日本呢?抑或是某個未來?《銀魂》通過時空錯亂的方式,對同時代人物、事件、作品的引用、戲仿及其他諸如吐槽、惡搞等游戲手段將自己推向無厘頭的“至高”寶座。然而在這看似毫無邏輯的庸俗作品中藏有一個合乎邏輯的嚴肅東西,那就是武士道,一個名為“日本核心價值觀之魂”的東西。
在其長篇《新選組動亂篇》中,種種光怪陸離的后現代手法不遺余力地使用在一個改編自史實的庄嚴故事裡。但是在這些手段背后,《銀魂》呈現給我們的卻並不是一般認為“后現代所必然指向的荒誕”,或者如加繆所說的“上帝離場以后現代人所置身的荒原”,它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在結尾處,上一個鏡頭是土方十四郎(原型為土方歲三)艱難地拔出利劍,向敵人宣布:“我是新選組的最后一把劍”﹔下一個鏡頭則是坂田銀時(原型為坂田金時)在與倒幕派戰斗到最高潮時的吶喊:“我啊,為了保護這個廉價的國家而戰斗這種事,根本一次都沒有過。國家滅亡也好,武士滅亡也好,都跟老子無關。無論現在還是以前,我要保護的東西都隻有一樣,從來沒有改變過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