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1日13:38 來源:解放軍報
今天,當我們邁進21世紀,在世界歷史發展的全球視野下,以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審視這場發生在70年前的偉大而驚心動魄的戰爭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抗日戰爭不僅是中華民族自身獨立與解放之戰,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支援美英盟軍東南亞戰場
中國入緬作戰不僅確保了滇緬國際公路的暢通,還確保了印度的安全,增強了中緬印戰區盟軍的力量,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借道印度、會師中東的企圖
1942年春和1943年,中國派出最精銳的部隊組成遠征軍,兩度入緬作為主力在英美盟軍配合下作戰,向世界顯示出了中國軍隊不俗的抗戰能力和戰斗精神。不可一世的日軍突遭中國精銳部隊打擊,不得不哀嘆遇到了勁旅。在同古一戰中被擊斃的日軍指揮官橫田大佐在日記中寫道:“南進以來從未遭受若是之勁敵,勁敵為誰?即支那軍也。”
中國遠征軍第一次赴緬作戰,取得了一系列戰術性勝利,多次為英軍解圍。遠征軍第200師在戴安瀾率領下,在同古浴血固守,重創日軍,成功地掩護了英軍撤退。孫立人率新38師,取得仁安羌大捷,解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緬軍官兵、美國傳教士及新聞記者500多人,以及被困的7000余名英軍。可惜,由於盟軍缺乏協調一致的指揮和行動,加上英軍畏敵如虎,執行錯誤的“棄緬保印”戰略方針,將中國遠征軍的勝果化為烏有。這次遠征作戰,雖敗猶榮,打出了國威。英美政府給遠征軍以高度的頌揚,給孫立人和犧牲的戴安瀾將軍授予功勛章。
1943年,中國遠征軍進行了第二次赴緬作戰。這次作戰,遠征軍勢如破竹,將日軍打得落花流水,擊斃日軍4.8萬余人,徹底打破了日軍的“南進”計劃和其在緬北滇西的防御體系,給予侵緬日軍毀滅性的打擊。入緬作戰不僅確保了滇緬國際公路的暢通,而且確保了印度的安全,增強了中緬印戰區盟軍的力量,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借道印度、會師中東的企圖。
遠征軍入緬作戰的勝利也策應了盟軍太平洋戰場上的作戰行動,美國總統羅斯福給澳大利亞總理柯廷的電文中就說得很明白:“如果緬甸失守,依我看來,我方整個的局勢包括澳大利亞在內,將面臨嚴重的危險。”
中國遠征軍還牽制了日本緬甸方面軍預備隊,至1944年7月,滯留於緬北、滇西的日軍達10個師團又一個獨立混成旅團,使緬甸戰場日軍陷於被動,策應了英軍的英帕爾戰役,為英帕爾戰役的勝利創造了良好條件。英國方面指出:“英帕爾戰役是東南亞戰場的決定性戰役”。日本方面也承認,“緬甸戰局以悲劇性的英帕爾戰役為轉折,走向全盤崩潰的命運。”(作者系國防大學副教授 劉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