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6月11日13:38 來源:解放軍報
今天,當我們邁進21世紀,在世界歷史發展的全球視野下,以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審視這場發生在70年前的偉大而驚心動魄的戰爭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抗日戰爭不僅是中華民族自身獨立與解放之戰,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 |
早在抗戰之初,毛澤東就曾指出:“偉大的中國抗戰,不但是中國的事,東方的事,也是世界的事。”
今天,當我們邁進21世紀,在世界歷史發展的全球視野下,以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距離審視這場發生在70年前的偉大而驚心動魄的戰爭時,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國抗日戰爭不僅是中華民族自身獨立與解放之戰,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勝利、進而為推動戰后世界和平與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巨大貢獻。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最宏大的事件之一,是一場正義與邪惡的對抗、光明與黑暗的較量。中國不僅積極參加了這場空前偉大的反法西斯戰爭,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四大國之一,中國戰場是開辟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經濟損失和民族犧牲最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戰場,牽制和抗擊了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兵力,有力支援了盟國在各戰場的作戰。中國,是杰出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盟友。
打響反法西斯戰爭第一槍
中國在近代落伍了,但在二戰中抓住了機遇,率先高擎世界反法西斯的旗幟,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個戰爭策源地,中國是最先遭受日本侵略的國家。1931年9月18日,中國人民打響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第一槍,長達十四年之久的抗戰隨即開始,中國因此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開始最早、持續時間最長的國家。日本歷史學者井上清在《太平洋戰爭史》一書中,甚至認為“九一八”事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
從“九一八”事變到“七七”盧溝橋事變,在長達六年的局部抗戰期間,世界各主要大國,除了給中國部分道義聲援外,對日本侵略中國東北的行徑,採取了綏靖政策,甚至為虎作倀,坐視日本擴大對華侵略戰爭。
在這艱難的六年抗戰中,積貧積弱的中國獨自扛起了反法西斯侵略戰爭的大旗,進行了轟轟烈烈的一系列抗戰,大的抗日戰事有:1932年淞滬抗戰,1933年長城抗戰、察哈爾抗戰,1935年綏遠抗戰,還有東北義勇軍、東北抗聯成千上萬次作戰,其中不乏成功的作戰行動,如廟行大捷、鏡泊湖連環戰、百靈廟大捷,取得了震驚中外的戰績,彰顯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本色。
1937年“七七”事變后,中國人民團結在中國共產黨倡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偉大旗幟下,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進行全面抗戰,並迅速形成了兩個抗日戰場,即國民政府指揮的正面戰場和中國共產黨開辟的敵后戰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后,先后將其陸軍30余個師團(佔其陸軍94%),海軍第2、第3艦隊(約佔其海軍兵力2/3),航空部隊的18個中隊(約佔其航空部隊60%),投入到中國戰場,妄圖在幾個月內征服中國。然而日本軍國主義打錯了算盤。
中國軍民同仇敵愾,以落后的武器抗擊敵人,表現出了大無畏的民族氣節。盡管勢單力薄、物質匱乏,仍始終以血肉之軀筑成長城,屹立在反法西斯戰場上。
1936年5月意大利吞並埃塞俄比亞,中國仍巍然屹立著﹔
1938年3月德國吞並奧地利,中國仍巍然屹立著﹔
1939年3月德國吞並捷克斯洛伐克,中國仍巍然屹立著﹔
1939年9月德國侵佔波蘭,中國仍巍然屹立著﹔
1940年4月,丹麥敗降﹔5月,挪威淪陷﹔接著,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相繼淪亡。
但在亞洲,中國雖然失去了半壁河山,仍頑強地堅持抗戰。
當年,目擊中國抗戰的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頗有遠見地指出,“這種情況同拿破侖當年在俄國所遇到的日益加劇的困境相似”,日本雖然暫時勝利,但“絕不可能勝利結束戰爭”。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的四年多時間裡,中國人民實際上是單獨抗擊著日本在海外的全部軍事力量,並且給予日本侵略軍以巨大的打擊。到1938年10月武漢淪陷止,在中國軍民的英勇抗擊下,日軍已傷亡44萬余人,損失飛機785架,飛行員1000余人。慘重的損失,使日本國力大耗,無力再向中國發動戰略性進攻,從此走向下坡路。
正如當年美國總統羅斯福所稱贊的那樣,“中國人民在這次戰爭中是首先站起來同侵略者戰斗的。”中國在近代落伍了,但在二戰中抓住了機遇,率先高擎世界反法西斯的旗幟,開辟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站在了歷史前列,代表了世界歷史的前進方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