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社会

记者感悟:日本地震预防意识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2014年03月11日10:12  来源:钱江晚报

我前后去过两次日本,目的地都是东京,虽然关于这里将发生大地震的预测一直有,但自从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之后,东京没再遭遇过破坏性的大地震。

第一次是在2008年。当时住的公寓楼很新,各种设施都很好。入住第一天,公寓的管理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公寓的安全措施,包括紧急通道、防火设备等。

我前后去过两次日本,目的地都是东京,虽然关于这里将发生大地震的预测一直有,但自从1923年的东京大地震之后,东京没再遭遇过破坏性的大地震。

第一次是在2008年。当时住的公寓楼很新,各种设施都很好。入住第一天,公寓的管理人员向我们介绍了公寓的安全措施,包括紧急通道、防火设备等。

我的阳台,是逃生口的位置。从外观看,像一个地窖,里面藏着一架梯——当年有同学好奇打开看过,结果没法收回去,只好叫管理员来处理。因为承担了这么重要的角色,所以,阳台两侧的建筑材料,不是水泥砖头,而是可以一脚踢开的挡板,上面有提醒:请勿在此堆放物品。

这栋公寓楼大概有13层,地震发生时,住在10层以上的女同学们都很害怕。有人说日本建筑地基下面有弹簧,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的确有弹簧地基,弹簧可以抵消地震,让震动减轻。

日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对建筑的抗震等级有严格的规定。

到日本后不久,日语老师就带我们去了防灾馆。防灾馆是日本消防厅的一处设施,向市民免费提供包括提供地震、火灾、急救等体验。

我们当时主要体验了地震,包括一段3D电影和模拟地震室。在模拟地震室里,可以体验不同等级的地震、学习地震发生时如何逃生。

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我们坐在厨房里,燃气炉上正烧着水。突然,地震来了,震级很大,已经达到没法坐在椅子上的程度,我们每个人都躲到了桌子底下。

等到晃得不那么厉害时,靠近燃气炉的人,离开桌子,起身把燃气炉关掉,避免引发火灾,同时把水壶从燃气炉上拿下;靠近门的那位,马上打开门。为了方便所有人逃生,要确保门始终处于打开的状态。

2011年第二次去日本,住的公寓有些年头了,阳台没有逃生口,书架、柜子也没有固定——日本超市有很多固定家具的工具出售,防止地震的时候家具、家电倒下来砸伤人。

3·11地震发生时,我正好也在日本,当时看到新闻报道,东京就有不少家庭电视机掉下来砸坏了。

不知道为什么,晚上或者早上醒来时感觉到地震的时候比较多,但大家都比较淡定,摇完了,继续睡。3·11地震发生在下午,大白天,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电线杆和楼房在眼前晃动。

地震发生时,还没到放学的时间,听到周围有家长接到电话,让妈妈去学校接孩子。没过多久,路上就能看到小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回家,每个人头上都戴着防护罩,形状有点像咱们这里小孩子的披风,上面尖尖的,一直垂到肩膀的位置。

有朋友正好在地铁站,没经历过这么大的地震,一时也不知该往哪儿走,但看到周围日本人都走向站内的大柱子,他心想,日本人训练有素,跟着他们总没错。

第一晚,其他国家的留学生都陆续去超市买水和干粮,中国人比较淡定,一直在看电视,余震不断,新闻上不断跳出某地发生地震的字幕,这种播报,平常也是这么做的,电视画片上经常跳出这样一排字幕。

当时,隔壁一个研究中心的学长请我们去他们的研究室“避难”,那是个相当高大上的地方,预警系统会告诉你地震波将在几秒之后到达,赶紧戴上头盔。戴了几次之后,我就放弃了,因为据说这个建筑本身就可以抗10级地震,戴头盔似乎没什么必要。

4月份学校开学之后,余震依然不断。上课的时候,手机陆续响起,是气象局发来的地震速报,“某地发生地震,预测东京都内将达到4级”之类的,随后就会经历一阵短暂的摇晃。(日本没有地震局,地震信息是由气象厅发布,而防灾害及地震逃生训练是由消防部门来协助完成的。)(本报记者 丁颍鹃)

  1. 分享到:
  2. (责编:张丽娅、王晓霞)

编辑推荐

  1. 日本妇女的西瓜雕刻
  2. 看不惯的日本时尚
  3. 日本暴力女优肉搏
  4. 日本办公室变“海滩”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新浪微博帐号登录 QQ帐号登录 人人帐号登录 百度帐号登录 豆瓣帐号登录 天涯帐号登录 淘宝帐号登录 MSN帐号登录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社会热点

  1. 令日本人苦笑的汉字纹身令日本人苦笑的汉字纹身
  2. 台风“夏浪”横扫日本台风“夏浪”横扫日本
  3. 移轴镜头下的压缩东京移轴镜头下的压缩东京
  4. 日本商店的“过剩服务”日本商店的“过剩服务”

日本故事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