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8月07日08:1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名句既可征引来谴责统治阶级不知痛痒,酣戏歌舞,却也可以之谴责歌伎舞女毫无爱国之心。 |
(资料图片)
一旦国事艰难,中国的士大夫和文人对歌伎舞女爱国与否,总是特别感兴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的名句既可征引来谴责统治阶级不知痛痒,酣戏歌舞,却也可以之谴责歌伎舞女毫无爱国之心。问题在于,即便歌伎舞女爱国,又如何报效?
1933年元旦前后,上海“新世界”举办了“救济东北难民游艺会”,其重头戏就是“竞选花国舞后”。游艺会在《申报》上打出巨幅广告,“请各界激励名花爱国,予名花以报国的机会”。如此说来,舞女“爱国不敢后人”,却是报国无门,只能以伴舞所得救济东北难民或义勇军;而舞客“通宵开舞”,也就是爱国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