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日本娛樂圈2014】日媒提前公開2014年演藝圈最可能發生的10大事件,我們不妨看看他們的預言,待到2014年年末時再來驗証這些預言到底如何。
【策劃·日本經濟2014】初登舞台時就曾遭受有褒有貶的聲音,可謂飽受爭議的“安倍經濟學”在2014年裡還能繼續撬動日本經濟的車輪向前轉動嗎?
大島優子:從童星到AKB天團從童星到AKB的領軍人物,再到“演員”夢想的實現,讓我們一起回顧大島優子自出道以來的成長歷程。
前田敦子,2013的蛻變離開猶如母體的AKB48,“單飛”的前田敦子在2013年走得還好嗎?畢業之際就立誓當一名演員的前田敦子是否實現了當初的諾言?
和食·原滋原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4日宣布“和食-日本人的傳統飲食文化”正式列入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是日本第22項被列入非遺的項目。
2013年的中日經貿往來“冬天已經來臨春天不再遙遠”中日兩國經貿合作關系,相信在有識之士的努力推動下,能在2014年早日迎來開花結果的春天。
【策劃】日本經濟2013年2013年12月,安倍再次執政滿滿一年,當初能夠成就安倍晉三如願“二進宮”的殺手?便是以“安倍經濟學”為招牌的“三支箭”。
【策劃】嵐的2013年2013年的嵐,隻發行單曲2張、專輯1張,成員個體成績要勝於集體成就,這是他們在今年呈現的一個顯著特征。2014年01月09日08:01 來源:人民網-環球時報
| “中國還是日本,誰才是真正的伏地魔”,美國彭博社8日發文稱,“任何以為經貿關系可使中日避免關系進一步惡化的人,才是真正生活在哈利·波特的夢幻世界”。 |
“多行不義者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8日,韓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之一《中央日報》以此為題刊登中國駐韓國大使館臨時代辦陳海的文章,就日本右翼勢力的惡劣行徑和給亞洲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提出嚴厲批評。近日由中日駐外大使以文字進行的“輿論戰”吸引全球關注,中日關系的惡化是不爭的事實,但日本並未反思其原因,依然嘴硬。安倍晉三8日稱,“即使遭受批判也將繼續參拜靖國神社,履行作為首相的責任”。“中國還是日本,誰才是真正的伏地魔”,美國彭博社8日發文稱,“任何以為經貿關系可使中日避免關系進一步惡化的人,才是真正生活在哈利·波特的夢幻世界”。
陳海的文章先從刺殺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的韓國抗日烈士安重根說起。“中國有關地方正在籌建安重根紀念設施。沒想到此舉卻遭到日本右翼政客的無端非議。他們妄稱安重根是‘罪犯’,反對建立有關紀念設施,甚至從國家關系層面表達‘不滿’。相關言論背后暴露出的是日本右翼勢力無視鄰國國民感情、否認軍國主義侵略歷史的嘴臉。”文章稱,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鼓吹“侵略未定論”,質疑“東京審判”合法性,公然主張修改反省侵略罪行的“村山談話”,悍然登上以臭名昭著的日本細菌戰部隊番號731命名的自衛隊戰機,莫不在挑戰飽受侵略傷害的東亞各國人民的心理底線。去年12月26日,安倍更是不顧世界輿論的一致反對,以首相身份公然參拜靖國神社,不僅給沉浸在辭舊迎新氛圍中的人們兜頭澆了一盆涼水,也進一步攪亂了本已紛繁復雜的東北亞地區局勢。
陳海在文中表示,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擴張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中國和朝鮮半島人民是最大受害者。中國在日本侵華戰爭期間死傷人數達3500萬之多,靖國神社供奉的14名甲級戰犯中有13人直接參與侵華戰爭或對日本制定、執行侵華政策負有重大罪責。而日本在朝鮮半島殖民36年,推行“滅文滅種”的“奴化”統治,殘酷壓迫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給半島人民帶來的精神和肉體折磨同樣罄竹難書。“中國、韓國人民不可侮,亞洲、世界人民不可欺。為侵略歷史翻案、開歷史倒車,將給地區和平穩定帶來嚴重損害。”
去年12月26日參拜靖國神社后,中韓兩國政府表示了強烈譴責,不過安倍對此似乎毫不在乎。1月8日晚接受採訪時,安倍表示,將在任期中繼續參拜靖國神社。據日本時事通訊社報道,安倍在採訪中再次強調“為戰亡者祈福、發誓不再戰”,並辯解稱“我說的哪裡錯了?如果沒錯,就因為被批評就不去參拜,才是錯誤的。”據《產經新聞》報道,安倍還不點名批評中國稱,“批評我是軍國主義分子的某國連續20年每年軍費增長10%以上”,而日本2013年的軍費才增長0.8%,中國的批評“好奇怪”。
“韓國強烈批評日本,美國表示沉默”,韓國MBN電視台8日稱,當地時間7日,訪美的韓國外長尹炳世與美國國務卿克裡舉行會談,並舉行聯合記者會,但韓美兩國在日本問題上表現出明顯的立場差異。韓聯社稱,尹炳世強調“歷史遺留問題是東北亞和平與合作的絆腳石”,有關國家必須以實際行動取信於國際社會。雖然他沒有直接提及日本,但間接批評了安倍近日參拜靖國神社等政治右傾化問題,但美國對此保持沉默。MBN電視台稱,有分析認為,美國考慮到與“能牽制中國”的日本的關系,因此態度謹慎。但也有另外的看法認為,沉默本身就是一個重要的暗示,美國沒有對給自己普天間搬遷大禮的日本幫腔,這本身就說明日本右傾化問題的嚴重性。
日本《朝日新聞》8日稱,克裡在與尹炳世的聯合記者會上沒有提及日韓關系和安倍參拜靖國神社。自2013年末對安倍參拜表示“失望”后,美國再沒有公開批評日本。“韓國再次發動‘告狀外交’,美國不理不睬”,《產經新聞》旗下的ZAKZAK網站8日的文章充滿了嘲諷。文章稱,據出席克裡與尹炳世聯合記者會的日本記者透露,尹炳世不點名批評日本后,克裡“並未接茬”,而美方“預料到提問會集中於靖國神社問題,因此提前就宣布取消記者提問環節”。
“中國還是日本,誰才是真正的伏地魔”,彭博社8日以此為題發文稱,倫敦通常並不是中國和日本為緊張關系評理的地方,但一場離奇的外交輿論戰發生了,雙方駐英國大使相繼發文稱對方國家是“伏地魔”。“大家都樂於看熱鬧,但爭斗發出了令人擔憂的信息,東亞兩個最大國家的經貿關系足以制止他們走向戰爭嗎?”文章稱,“安倍輕率的靖國神社之行讓受到國內輿論壓力的中國政府憤怒了,有充分的理由相信,中國領導層將繼續對日強硬立場”。文章分析稱,而日本政府很可能將讓對華關系更加緊張:“經濟再生”的口號只是安倍打開政治變革的“潘多拉寶盒”的杠杆,接下來就是修改日本教科書中讓日本民族主義者感到臉上無光的內容,然后是爭取足夠的支持,修改日本的和平憲法。“日本曾侵略過中國,是最保險的批評對象,而安倍也可輕易激起‘中國是霸權國’的恐懼。” (王剛 盧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