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3月11日17:36 來源:人民網-日本頻道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那場大地震,造成了1萬8000多人死亡。三年過去了,現在依然有26萬人住在臨時住宅中,其中有10萬人居住在簡易房中。 |
東京民眾參加“東日本大地震”三周年紀念活動。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那場大地震,造成了1萬8000多人死亡。三年過去了,現在依然有26萬人住在臨時住宅中,其中有10萬人居住在簡易房中。“重建家園的工作推進得過於緩慢。”這是筆者在2年前去災區採訪時聽到的聲音,1年前同樣的災區,居民說的是同一句話,今天我們從日本主流媒體看到的報道,依舊在重復著這句話。
受地震影響最大的岩手、宮城、福島三縣,到今年2月底,建好並交付給受災者使用的“復興住宅”共985戶,佔總計劃數的2.1%。3年僅有這個程度的建筑能力,不是“過於緩慢”一句話能說清楚的。
在福島核電站拆除核反應堆(廢爐)的工作才剛剛開始進行,但安倍內閣向國外推銷核電站的行動已經緊鑼密鼓地展開。目前日本最大的矛盾,是災區重建家園工作極不順利這個問題,但安倍內閣把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點放在了核電的出口上,與民眾要求政府重建家園,重新調整日本經濟的要求漸行漸遠。
土地制度、行政方式讓重建很不順利
日本私有土地神聖不可侵犯的制度限制、行政機關的條塊分割、建筑方面人手不足、建筑材料不足等原因,讓災區重建工作的推進變得非常不順暢。
地震造成了不少居民的死亡或者失蹤,如不能確認這些人的土地繼承權利,土地是不能隨意處理的。換句話說,很多土地成了無主地以后,在那裡建造房子、設施是違法的。而何時能讓土地權利明確,日本目前還找不出一個具體的時間表來。
東日本沿海地區,本來就人口稀少,過去有大量的勞動力從這裡遷徙到了東京等大城市,還在這裡居住的人以老年人居多。在大地震后需要重建新家園、新設施的時候,這些地方主要通過本地的力量解決問題,找不到人手的現象非常嚴重。日本並沒有地方城市對口支援一說,不存在其他縣市具體負責一個城鎮,幫助這裡恢復經濟的做法。其他地方的力量不能集中到東日本,很難為這裡的復興發揮作用。
大地震后發生了巨大海嘯,為了防止再次發生海嘯災難,沿海地區需要建設防波堤,在建設防波堤的高度上,人們的見解很不一樣。防止大海嘯,最好是建十幾米甚至幾十米的大堤,但建設成本過高,今后的維護工作也有很大的困難。大堤的建設還會阻礙沿海漁民的工作,漁業組織與城鎮居民之間的意見很難統一。
由於重建工作緩慢,一些居民隻好移居他鄉。2年前設計的住宅小區,建好后出現了一些空房。但按照日本行政規定,不是本地區災民,不能遷入這些住宅小區居住。一方面是建設速度十分緩慢,另一方面則出現了建好的房間出現空置問題。以日本現在的行政方式,很難解決這些問題。
核電政策上的矛盾愈發突出
福島核電事故讓東日本大地震后的重建工作變得更加復雜、困難。
自民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去年說:“(核電)事故並未造成人員死亡。”輕描淡寫地評述了這次有史以來最大的核電事故。
但因為核電事故而造成的“震災關聯死”,到今年1月已經有1660人,超過了地震及海嘯直接造成1607人死亡的數字。對這些人的死亡,高市會長毫無同情之心。
因為福島需要面對核事故,福島縣民與宮城、岩手縣民不同的是有家不能回。長期在外避難,讓太多的人身心健康受到了損害,不少人選擇自殺來結束自己的生命。至今福島縣民每月依然有30人左右成為“關聯死”死者中的一人。
自民黨除了高市等大談核電事故未造成人員的直接死亡外,對普通百姓在萬般無奈之下走向死亡之路的現象,很少表現出自己的關心。安倍首相在積極推動核電站的再度啟用,在馬不停蹄地去世界各國推薦日本的核電技術。
大地震后的三年,日本最需要做的是重建災區,重建日本經濟,而安倍和執政的自民黨似乎對民眾呼聲最高的問題並無多大興趣。安倍把出口核電站技術當成安倍經濟學的一個重要內容,這更與東日本大地震的教訓背道而馳。
現在國際社會已經很難理解日本震后的救災方式及日本的核電政策。(作者陳言:日本問題專家/日本產網站CEO)
(本文為人民網日本頻道版權作品,轉載時請標注來源並附上原始頁面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