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31日10: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二戰結束前被留在中國的日本遺孤有2800余人,他們中的大部分在上世紀80年代踏上尋親之路,陸續回到日本。然而,回到祖國的他們,多數人沒有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於是, 他們把中國的生活復制到日本,幾十年過去了,他們依然保留著過春節的習慣,在除夕和家人朋友團聚…… |
和工地上的同事們在一起時,木村成彥並沒有感到日本人對他的排斥,但他們會問:“你們中國有什麼什麼嗎?”開玩笑時,他們會說:“你這個外來日本人,簡稱還是‘外人’。”在日語中,外人就是外國人的意思,“這和小時候,小孩兒打仗時叫我‘小日本鬼子’一樣。”
比木村成彥晚回到日本三年的土佐范俊開始的日本生活並不如意,“都46歲(虛歲)了,哪裡還能學會日語。”他開始打工掙錢,早晨6點起來到賓館鋪床疊被子、做清掃,然后中午刷盤子,下午去公司打掃衛生,晚上再去上日語課。
這樣的生活,讓原來在中國是個副處級干部的土佐范俊難以接受,和國內老同事去電話的時候,他說自己千頭萬緒,滿腔苦衷一言難盡。“后悔,但也沒辦法,回去別人瞧不起,要硬著頭皮干下去,而且孩子在這裡感覺非常好。”
走過了最困難的開始,生活逐漸邁上正軌,土佐范俊重新做起了在中國從事過的給排水工作。在工作的最后5年,他還被派到無錫工作,籌建污水處理廠。“他們還是覺得我是中國人吧。”因為語言和文化的原因,他始終感到與同事有隔閡,不過大部分人都待他十分友好,“除了一些瞧不起人的,我也瞧不起他們。”
“那您覺得自己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呢?”
面對這個問題,他們都沉默良久。
“隻能說,我身上流著日本人的血,但思想那一套是中國的。”“硬件是日本的,軟件是中國的。”“思想上我應該覺得自己是中國人,看比賽的時候我還是希望中國贏。”
他們把中國的生活復制到日本,幾十年過去了,他們依然保留著過春節的習慣,在除夕和家人朋友團聚。平時,木村成彥和妻子在家蒸饅頭、包水餃,妻子最近在看《杉杉來了》﹔土佐范俊一直喜歡吃炒菜,日本的煮物和炸食在他看來都是“過猶不及”,早年買的中國節目的錄像帶碟有1000多份……
“雖然是到日本了,但還是中國的那一套。”土佐范俊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