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8月31日10:13 來源:北京青年報
二戰結束前被留在中國的日本遺孤有2800余人,他們中的大部分在上世紀80年代踏上尋親之路,陸續回到日本。然而,回到祖國的他們,多數人沒有找到自己的生身父母。於是, 他們把中國的生活復制到日本,幾十年過去了,他們依然保留著過春節的習慣,在除夕和家人朋友團聚…… |
五
狀告日本政府爭權益
向安倍寫信勸其反省
與土佐范俊、木村成彥曾在日本工作過不同,河村忠志2000年回到日本時已經55歲,人生學習和日本經濟的黃金時期也已經過去,他直接在日本開啟了退休生活,然而養老金的來源卻成問題。這也是進入老年的遺孤們普遍面臨的難題,因為他們大部分人繳年金的時間很短,之前也沒怎麼工作,到了退休年齡就沒有足夠的養老金,“僅靠政府發放的生活保護是不夠的,然而這並不是我們的錯,1945年時政府把我們遺棄了,日本的軍隊都跑了,把老百姓留在中國,我們成為殘留孤兒。”
因此,遺孤們認為,他們回到日本后沒有得到公正的待遇,他們到首相官邸靜坐、游行,2002年決定對日本政府提起訴訟,並請到了200多位日本律師組成的辯護團。這場由關東地區發起的運動迅速擴展到全國,2400余名在日本的遺孤中有2000名都參與到了原告團中,全國15個地區都開始了狀告日本政府的行動,他們同時在各地征集到100萬個簽名,交給日本政府。
然而,大規模的訴訟僅在神戶市獲得了勝利。2007年1月30日,東京地裁宣布遺孤全面敗訴,當晚,時任首相安倍晉三發表談話,表示“至今對中國殘留邦人的政策很不夠”,要研究制定相關的支持政策。最終,三位日本國會議員在國會通過了新的遺孤支援政策。當年7月10日,在首相官邸,原告團代表與安倍晉三見面,得到了實行新政策的承諾。根據新的支援政策,遺孤們除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外還可以獲得年金(養老金)的補助。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