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 人民網日文版
人民網中日文手機報 | 人民網日本株式會社合作啟事
人民網>>日本頻道>>社會

“死海”北九州變身生態城 日本環境治理“樣板城”見聞(組圖)

2016年03月22日13:13  來源:中國新聞網

77歲的日本北九州市民熊井一博至今清晰記得,大約半個世紀前他所供職的工廠前一片暗紅色“死海”的驚人情形。
原標題:“死海”北九州變身生態城 日本環境治理“樣板城”見聞(組圖)

“氫氣城”實驗區一側,留存著建於1901年的日本首座煉鋼高爐設施。 王健 攝

“氫氣城”實驗區一側,留存著建於1901年的日本首座煉鋼高爐設施。 王健 攝

77歲的日本北九州市民熊井一博至今清晰記得,大約半個世紀前他所供職的工廠前一片暗紅色“死海”的驚人情形。

熊井當年在這裡的新日鐵所屬鋼鐵企業擔任碼頭管理之職。他回憶道,當時城裡所有的工業和生活廢水都不加處理直接往海裡排放。

而令作為一名環保活動志願者的豐田老人至今印象深刻的,則是當年她洗滌晾晒衣物時的煩惱:剛剛晾出去的衣物,不一會兒就沾滿黑色粉塵。

依憑著位於海陸交通要沖,以及坐擁煤炭和石灰礦源的天然優勢,北九州地區在1901年便出現了日本最早的煉鋼高爐,二戰前其鋼鐵生產量佔據全國半壁江山,並成為日本四大工業帶之一。在戰后日本制造業的迅猛發展中,這裡的污染和治污過程,都成為“范本”式的存在。

在北九州市環境博物館,中薗哲館長提起,在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戰后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期,北九州市上空常年飄滿各種顏色的煙霧,被形容為“七彩煙”。起初人們對此情景頗有浪漫觀感,乃至稱其為“彩虹”,認為這象征著產業發達,生活幸福。然而隨之發生的日益嚴峻的污染現實,逐漸打破了這一想象。

隨著大氣污染越來越嚴重,當地不得不一度關閉小學。受到嚴重污染的海灣內,甚至大腸杆菌都無法存活。海灣附近地區1965年的月降塵量高達上百噸,成為日本工業污染最嚴重區域。市內主河道因綜合污染而散發惡臭。數以千計的居民患上哮喘。北九州被列為“公害聚集區”。

北九州市發力治理環境污染,始於1970年。據當地人士介紹,發力治污的關鍵契機,竟始於家庭婦女自發組織的“婦人會”。她們向大學研究人員討教專業調查方法,並執著地搜取各種實際數據和証據,藉此向政府和企業部門提出交涉和具體治理建議。這一現象被視為北九州治污的獨特切入點。

中薗館長介紹北九州市當年污染驚人的“死海”情形。 王健 攝

中薗館長介紹北九州市當年污染驚人的“死海”情形。 王健 攝

一位當地環保活動志願者向記者強調,北九州治理環境獲成的一大特點,在於市民、企業、政府三方面的相互理解與協調,共同制定對策,努力推進,不相互推諉指責。因此,盡管這裡一直沒有發生有關環境問題的司法訴訟,但治理進程依然十分有效。

現如今的北九州市山清水澈空氣正常,早已不見當年慘烈污染景象。這裡的重整環境過程,也早已獲海內外廣泛稱道。然而在北九州市,有關環境問題的動作仍在持續。除了各種有效監測手段依然常備不懈,民間環保宣傳與教育活動更趨活躍外,引人矚目的還在於北九州在環保領域試圖“先行一步”的各類新型“實証”項目。

在北九州市的東田地區,至今矗立著建於1901年的日本首座煉鋼高爐設施群,向外來者強調其作為日本近代產業重要發祥地的存在。而同樣引人矚目的是,在這塊區域內,一個被稱為“氫氣城”的試驗項目,已悄然進行了多年。

北九州市環境局“氫氣社會創造課”課長田原溫介紹說,該“氫氣城”項目的主要內容,是嘗試將工廠生產的氫氣通過預先鋪設的管道,引入區域內的居民家庭、商業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通過各處設置的燃料電池裝置作為日常供能之用。這種社區聯網規模的氫能源供能試驗,在世界范圍內尚屬首例。

在其中的一排“氫燃料電池實証住宅”前,記者看到,這7間連體式住宅的后牆外,分別設置了7個比家用電冰箱稍大些的燃料電池箱,以及相關的分時電表等裝置。據介紹,其電池儲備量足夠日常生活所需。而另一幢獨立式的“節能屋”前,還備有氫能源汽車的停車位和電源導入口。田原課長告知,一台處於充滿狀態的氫能源小汽車,其輸出電力可供該房屋大約6天的日常生活所需。這對於應對遭遇緊急災害時的停電等問題,具有現實意義。

藻類能源實驗項目區域剛剛落成的40米藻類專業養殖池。 王健 攝

藻類能源實驗項目區域剛剛落成的40米藻類專業養殖池。 王健 攝

田原稱,經過該項目前一階段已告結束的“實証”過程,至少已驗証其可以穩定並安全地進行日常氫能源輸送供應和現場使用。待下一步經費到位后,還會進行新一輪的“實証”,可能會主要瞄准“降成本”的課題。因為按照現在這樣的成本投入,還遠未具備可供實際家庭應用的條件。這可能需要一個較為漫長的努力過程。

在當地主營新能源綜合研究開發的“電源開發株式會社”若鬆研究所內,正在持續進行的令一個“實証”項目更令人匪夷所思:嘗試利用養殖藻類的提取物作為日常能源。

這是一個著眼微生物能源的獨特實驗課題。據介紹,迄今全球發現的有可能規模產油的藻類微生物不超過10種,而該研究所便掌握其中的2種。自2013年啟動該項目后,經前期的養殖技術和生產體系測試與評估,目前其養殖藻類的年產“綠油”量已達到1000升規模。這種“綠油”可望應用於普通燃料、特殊燃料,以及高附加值材料應用等廣泛領域。自今年起,該項目進入基於擴大生產規模的技術驗証階段。預計年產油量可達3000升以上。而希望以2020年的東京奧運會為契機,在各地著手實用化普及試驗。

實驗人員取出一瓶已提取的“綠油”,其粘稠形態有些類似石油原油,黑色中透著微綠。打開瓶蓋后透出的刺鼻氣味則類似酒精。

北九州市“氫氣城”實驗社區內的“節能屋”一角。 王健 攝

北九州市“氫氣城”實驗社區內的“節能屋”一角。 王健 攝

在目前佔地約3000平方米的室外養殖空間內,排列著大大小小數十個養殖槽。其中一個直徑40米的碩大養殖槽剛剛完工,即將投入運作。據悉這些養殖槽的攪拌等機械所需能源,來自臨近區域設置的太陽能電池板。

主持此一研究項目的鬆本光史主任研究員告知,要讓藻類能源成為實用能源,不僅需要確保其繁殖的穩定持續,更需要將成本大大降低才行。而這個過程可能會延續數十年。他稱,在這裡的研究人員看來,藻類生物能源項目就好像是一種農業生產,強調自然,不怕等待。

在北九州市內,還隨處可見其他各種鑒於環境考量的實用或實驗項目,諸如太陽能、風能、地熱、循環熱能設施,諸如小型加氫站、高效充電裝置、屋頂綠化,以及借助智能綜合手段,合理監控配置並節省現有能源的分電控制中心等等。而早已形成產業規模的生態工業園,更是頗具聲勢。

北九州市市長北橋健治在接受採訪時認為,北九州市經歷的事情可以說明,一座城市的產業發展、經濟效益,與環境的保護、治理是能夠共存的。他稱,其實當年北九州市在決定投入巨資集中整治環境之前,也曾有過“環境與經濟能否並存”的嚴重擔憂,大約用了5年時間,才最終作出決斷,並由此逐漸形成“雙贏”效果。

  1. 分享到:
  2. (責編:劉戈、陳建軍)

編輯推薦

  1. 七夕貓咪身穿浴衣迎客
  2. 日本樂高玩家打造逼真美食
  3. 日本推出自帶美甲長筒襪
  4. 2020年東京奧運會會徽公布

我要留言

進入討論區 論壇

注冊/登錄
發言請遵守新聞跟帖服務協議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社會熱點

  1. 日本福利院襲擊案日本福利院襲擊案
  2. 日本興起晒“蜜桃屁屁”日本興起晒“蜜桃屁屁”
  3. 熊本熊恢復宣傳活動熊本熊恢復宣傳活動
  4. 日本“煮飯仙人”來中國日本“煮飯仙人”來中國

日本故事

熱點排行

  1. 綜合
  2. 財經
  3. 時事
  4. 娛樂
  5. 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