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14日08:28 来源:北京晚报
从历史回到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今天的我们还要不要向日本学习?其实,这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谈到学习与借鉴,我们很容易想到欧美,可惜的是它们离我们过于“遥远”。相比之下,还是日本离我们最近。这不仅是指地理及时间因素,而且包括社会类型、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 |
地铁专设的女性专用车厢
从历史回到现实,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今天的我们还要不要向日本学习?其实,这既是一个老问题,也是一个新问题。谈到学习与借鉴,我们很容易想到欧美,可惜的是它们离我们过于“遥远”。相比之下,还是日本离我们最近。这不仅是指地理及时间因素,而且包括社会类型、文化背景等诸多方面。
日本百多年来经历了两次截然不同的“崛起”进程。一次是始于明治维新直至后来发动二次大战的“战争崛起”。另一次则是始于二战后日本改造直至上世纪70年代前后的“和平崛起”。
落后就要挨打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如何才能不落后?闭关锁国显然是行不通的,只有走出去,多看多学才是硬道理。记者的一位朋友曾建议,既然咱们国家这么有钱,干脆请大家伙儿去日本旅游一趟,让人们能切身感受到日本的优点,从而弥补咱们自身的不足,这比任何说教都有说服力。
日本的服务
提起服务质量,没见过有日本人那样好的,不过他们的服务算是有点变态。怎么变态法?如果你去商场买鞋就会体验到,日本商场的服务员,在你试鞋的时候,会跪在地上帮你脱鞋、穿鞋。说实话,还真让人不太适应。
服务也在细节。我们乘坐的旅游中巴,司机佐藤已经70岁了,头发花白,有条腿还有点瘸,但这不影响他开车,老爷子的车相当稳当。每次我们上车前,佐藤先生会在每个座位靠背的袋子里放一个塑料袋,我们下车后,再收走大家放的垃圾。虽然年纪大了,但每次出发前,他都会帮大家把行李往车上放,而回到酒店后,他又把行李卸下来。每个动作都是那样一丝不苟。
原以为佐藤是为了谋生才这样干。后来才发现,旅游景点好多司机都是老人,出租车司机也有很多是老年人。日本是个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国家,所以老年人都会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些高龄司机,每几个月必须体检一次,但他们并不因为自己的年龄,而在服务品质上有所懈怠,倚老卖老的人是没有的。
日本的环境
空气好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在日本,我们没见过有乱扔垃圾的。公共场所不许吸烟,吸烟要到专门的吸烟室。如果在街道上,看到有专门设置的烟灰缸,才可以吸烟,否则就要用自己携带的烟灰缸。在日本,绝对不允许在大街上边走边抽烟,更不允许把烟灰弹在地上。在大街上,你随处可见地上的提示标志:禁止吸烟。作为一名烟民,按常理推断,在日本估计要憋得够呛。可说来奇怪,在国内一天一包烟的我,带了两盒半烟去日本,9天之后回国,居然还剩下了两盒零两根。除了抽烟条件恶劣,估计跟这里的好空气很有关系。
日本的汽车工业高度发达,但走在大街上你会发现,中国人喜欢的大排量越野车,在日本非常少见。像丰田霸道之类的车,只是偶尔能见到几辆,这也和日本节约资源的理念有关吧。
日本的垃圾
垃圾分类是记者注意到的一个重点。我们推行垃圾分类也有很多年了,但始终没有完全实现。在日本,垃圾桶总是并排放着四五个,每个垃圾桶上有明显的标志,比如分为塑料瓶、易拉罐、报纸杂志、其他废物等。大家在扔垃圾的时候,很自觉的按标志投进去,所以在环境的治理上,政府是需要下本钱的。推进垃圾分类,就需要设置这样多种细分明确的垃圾桶,慢慢诱导,时间长了,大家就习惯分类了。就像扶梯右站左行,推了两年,现在不就好些了吗?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当市民已经将垃圾分类投放后,环卫工人却又将分好类的垃圾一股脑地往垃圾车内一扔,刚刚建立起来的好习惯白费了。
在日本,所有商家都提供免费塑料袋,这些塑料袋都是可降解的,因此不怕污染环境,所以关键是规定商家提供的塑料袋必须是环保的,而不是简单的一禁了之。
日本的治安
在路上,导游说日本的社会治安已经到了夜不闭户的程度。虽然夸张但日本的社会治安确实不错,这可以从我们观察到的几个细节来证明。我们在日本路过的城市,那些低层住户,很少有安装窗户护栏的,这点和咱们的小区还真是不同。
我们住的酒店是包括了一家高尔夫球场的温泉酒店,房卡就是一把很普通的钥匙,防盗效果比国内酒店那些高科技的房卡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但也很安全。
日本人偷东西的少,从商场的服务也能看出。在一些大商场,我们要买服装时,售货员会直接把衣服给我们,让我们去收银台交款,他们并不会看我们是否真的去交钱了,而这些大商场在出口并没有什么安检设备。据说在日本,卖假货是一件非常可耻的事,曾经有一个商店老板因卖假货,而羞愧的上吊自杀。
日本的犯罪率可能低些,但女性受骚扰率好像并不低。何以见得?在上下班高峰期,日本的地铁开设有专门的女性车厢,本意就是要用以保护女性免受色狼的骚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