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8日13:20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今年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77周年,我们邀请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来到人民网,讲述他眼中的抗战以及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故事。 |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
“被占领的日本制造”印记提醒日本人不要忘记历史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戴安澜将军的事情。我也知道您在2011年的时候,我们今天是卢沟桥事变77周年的纪念,马上到了7.7了,我记得2011年的时候有一个卢沟桥事变打第一枪的抗日将军吉星文先生的儿子曾经向您这个纪念馆曾经捐赠过一些他父亲的遗物。您能给我们讲讲这方面的东西吗?
吴先斌:吉星文将军在卢沟桥打响了还击第一枪,人称“吉大胆”。他也是著名爱国将领吉鸿昌的侄子。吉星文1949年去了台湾,他的儿子吉民立先生在两三年前曾经来过我的博物馆,给我博物馆捐赠过吉星文将军生前使用的一些文物,包括吉将军生前喝酒的小酒杯,特别有意思的是他赠送的小酒杯后面是一个小瓷酒杯,那个小瓷酒杯后面有一段英文字,英文翻译过来叫做“被占领的日本制造”(Made in occupied Japan)。知道是什么意思吗?就是说在日本投降以后,麦克阿瑟率领的美军进驻日本,在那之后的日本已经不是一个主权国家了,因此从1945年到1952年,日本出口产品一直打有这个印记--“被占领的日本制造”。
在“七七事变”77周年之际,我想“被占领的日本制造”提醒人们,特别是提醒日本人,不要忘记他们的那段历史。谁也不希望战争重演。战争尽管有时候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但是战争所带来的痛苦都是老百姓来承担的。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我认为所有热爱和平的人士,都要警惕那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们来发动战争。
1937年的一本逃难日记成为南京大屠杀的旁证材料
主持人:提到南京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包括前不久吉林省档案馆,也曾经整理和公布了89件日军侵华档案,这当中就有6件是涉及到南京大屠杀的。在您的这个博物馆当中,有多少件和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收藏呢?
吴先斌:你讲的这个新闻我也看过,吉林档案馆公布的资料我也看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史料分为直接证据和旁证。直接证据在我博物馆里不多,大概三样,一个是信件往来,还有大屠杀期间平民百姓的逃难名单,另外一个是单位的逃难名单。另外还有旁证材料,比如日本人打来了,南京市民开始逃难,有的人在逃难以后开始写日记,逃了40天,写了40篇日记。在逃难日记里反映了一些他看到的媒体内容,听其他南京人从南京城出来说南京大屠杀的一些情况。当然这是旁证材料,尽管是旁证材料,也是非常珍贵的。大家也知道,旧中国比较落后,有文化的人不多,能够留下日记的人很少。我维护这个博物馆十年了,一直在搜集民间的日记,但到今天为止,我只搜集到两本。一本是1937年的日记,还有一本是1945年的。能找到1937年的日记是非常珍贵的。很幸运的是写日记的人是一个小学老师,他有文化,如果是一般的平民百姓根本写不了日记。
通过这个事情,我也由此想到另外一个话题,就是希望大家以后能够多记日记,这些日记不仅仅是个人生活记录的轨迹,将来也会成为我们的历史。民间的日记是反映这个社会的一个重要历史见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