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7月08日13:20 来源:人民网-日本频道
今年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77周年,我们邀请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先生来到人民网,讲述他眼中的抗战以及他所了解的历史人物故事。 |
南京民间抗日战争博物馆馆长吴先斌
每年一万多来博物馆参观的人都是自愿前来
主持人:咱们这个博物馆每年来参观的人有多少?
吴先斌:平均大概一年在一万多人。虽然这个数字和国家博物馆差距很大,但是我可以欣慰地告诉大家,这一万多人都是自愿来的,我从来不组织任何人来参观。这里有主观的原因,有客观的原因。主观的原因就是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感兴趣你就来,你不感兴趣就不用来,我不会强迫你来,那种走过场、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任何的意义。客观上讲,如果我组织人来的多了,我们的民营博物馆安保条件跟不上,也照顾不过来,万一有人摔倒或者是发生意外我也承担不起。我讲这个话,网民们不要以为我是拒绝大家,我是真正欢迎热爱历史的人来参观,我一定在博物馆里热情接待大家。
反思历史问题,德国人的脸红与世人形成鲜明对比
主持人:在来博物馆参观的人当中,有没有外国人?特别是日本人?
吴先斌:当然有,来我这个博物馆的主要是两部分人,一大部分是中国人,还有一部分是日本人。“七七事变”77周年纪念日到来前,已经有很多家日本团体联络我要来博物馆参观。能来参观的都是友好人士,他们对那段历史,跟我们有共同的认识。但是,在这里我更愿意跟你分享一个德国人到我这个博物馆来参观的故事。我从来不组织人来参观,对于那些自发愿意来参观的人,我会给予非常高度的关注。只要是他在这个博物馆里停留20分钟以上,只要我在博物馆里,我都会跟他聊一聊,听取对方的想法。有一天快接近中午了,我通过博物馆的显示屏看到一个德国人,带着个小孩,我当时不知道他是德国人,我只知道一个老外带着个孩子在馆里看,对每一件文物看得都很仔细。我一开始也没有太在意,大约半个小时后我发现他还在看,我就感觉非常有意思。我赶快下楼跟他打招呼,他懂中文。我问你怎么知道我这个博物馆的?他说是在网上看到的。我说你是专程来的吗?他说是从北京去杭州,路过南京,专门下来带着孩子来看看中国的民间博物馆,以什么方式来表达那段历史。
他说自己是德国人,是研究中文的,名叫汉斯。他说我知道你们那段历史,在谈到日本人怎么反思历史的问题时,我说德国人对那段历史是怎么反思的?听我这么一说,这个德国人从凳子站起来了,满脸通红不说话,这时候我发现他对历史的反思是发自内心的。我认为很多人对历史的反思,可能在内心深处要打个问号。在我这个博物馆里面,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还是其他国家的人,他们对历史的反思,我没有见到有脸红过的。但是我见到这个德国人脸红了。德国人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也有过大屠杀,他一提到这个就满脸通红。我想,至少脸红了,触及到他心灵深处了,没脸红至少还没到心灵深处。
我讲到这个现象以后,大家自己去评判,我不对任何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揣测。因为每一个到我博物馆参观的人都值得我尊重。我只讲现象,大家可以通过自己的理解去判断。
在“七七事变”77周年之际,我希望广大网友,也包括我本人,能够在那段历史中吸取对我们有价值的东西,然后把这种有价值的东西演变成一种力量,用这种力量来推动我们的社会能够稳健地向前发展与进步。我想这就是我们今天为什么要纪念“七七事变”的一个重要的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