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08:3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四点原则共识的达成和习主席与安倍首相会见对未来中日关系发展是一个好的指向。从日本民主党掌权至今已经好几年了,中日两个亚洲主要经济体形成了如今的对抗局面,这很少见也很令人遗憾。 |
11月7日,中日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会见来华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这引起日本方面的高度关注和持续热议,不少日本报纸的评论文章展现出相对积极的看法和姿态,当然,沿用固定思维无端揣度中方用意的也不在少数。日本的有识之士怎么看?就此,本报记者走访了道纪忠华智库日本首席代表后藤锦隆先生。后藤先生着重从两国经济关系方面谈了一些看法。
中日关系不该也不会再坏下去了
四点原则共识的达成和习主席与安倍首相会见对未来中日关系发展是一个好的指向。从日本民主党掌权至今已经好几年了,中日两个亚洲主要经济体形成了如今的对抗局面,这很少见也很令人遗憾。后藤先生认为,目前两国关系已经是最坏的了,不应该也不会再坏下去了。从经济实力上看,中国和日本都很强,而政治上的对抗对双方经济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仍然应该看到,两国经济的互补性很强,现实中谁都很难离开谁。产业是经济的核心和基础,完善的产业链才是真正的经济力。
后藤先生说:“一方面,有言论称中国可以对日本实施经济制裁,我看这不太现实。很明显,日本仍处于世界产业链的上游,搞起经济对抗来中国恐怕占不到便宜。历史上日本向中国学习了一两千年,到了近代实力超过了中国;而中国改革开放后也虚心地从日本汲取了很多有益的经验,帮助自身取得长足发展,中国何妨再谦虚30年?另一方面,日本缺乏中国经济的战略纵深,中国庞大市场的吸引力是日本无论如何也无法抗拒的。”
日本企业界不赞成与中国对抗
后藤认为,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原先考虑,既然已经形成了对抗局面,那么就需要尽量想办法避开中国,往东南亚方向发展。但东南亚也有具体的情况,这一地区人口总量不大,但国家与民族众多、语言差异明显,各方利益很难调和,难以形成共识。这也注定安倍选择的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事实说明,安倍上台后引导日本企业向东南亚跑、向非洲跑、向欧洲跑,绕了一大圈回头坐下来一算,不行,(日本的合作重点)还是在中国。事实上,虽然近年来日本对中国新增投资大幅缩小了,可是总量并没有减少,相反还呈现继续扩大的态势。“这就是彼此经济的吸引力之所在,中国魅力之所在,也是日本企业界和日本政府都避不开的现实课题,日本企业界不赞成安倍搞对抗中国那一套。”后藤先生说。
有关四点原则共识达成之后,一些日本媒体对未来中日两国关系能否逐步走向真正改善持谨慎甚至是怀疑的态度,包括个别日方高官言论上的一些反复。对此,后藤先生认为,这主要还是因为双方仍然严重缺乏互信,媒体的言论就更不用说了,也在过度的猜疑中跟着偏离正确轨道。近代以来,中日力量互有高低,在此消彼长中达到力量平衡点时往往容易发生磕磕碰碰。此时,关键要靠双方运用政治家的智慧回避风险、解决问题。也就是说,适时进行首脑接触和保持高层往来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