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14:06 来源:南京日报
段月萍,女,1933年生,安徽芜湖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少时亲历日军侵华,备尝国耻家恨。 |
单枪匹马夜赴徐州,成功采访到当年的美国记者
“立碑、建馆、修史”3件大事,都需要先把基本史实搞清楚。由于长期缺乏关注,南京大屠杀的有关史料零星地散布于各处。她至今记得很清楚,最早查到的一份资料刊登在《文史资料》上,是原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梅汝璈的回忆。段月萍如获至宝,把文章一个字一个字手抄下来。
为了查资料,她不仅跑遍南京的各大图书馆、档案馆,还多次赴北京、上海等地“大海捞针”,总计查找到112种、550万字文字资料,图片、照片112张。这些资料,日后都成了纪念馆的展陈,并且编成了专门的史料集。
此外,寻访历史见证人也是一个重要工作。除了在全市普查、寻访到1756名幸存者,她还先后赴全国多地寻访过梅汝璈的家人、秘书,以及当年参与东京审判的工作人员,获得了一批重要的历史资料。有一次,听说当年最早报道南京大屠杀的美国记者德丁来徐州探亲,她一个人连夜乘火车赶往徐州,又换乘三轮摩托车摸到旅店,晚饭早就误了点,只好饿着肚子等到第二天,终于找到德丁,对他做了深入的采访。
还有一次,她去上海寻访一位重要的历史见证人,见到了一本东京审判的影集,但对方只答应借给她3天时间。为了抓紧时间翻拍,段月萍连夜乘火车回宁,到家时已是凌晨两三点。第二天一早,她就带上影集向市领导做了汇报。市领导闻讯,当即指示秘书送图片社翻拍。3天后,她如约再赴上海归还影集。她说:“那些年,我经常一个人在外奔走,对工作充满热情。”
参与编著首部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史稿等专著
1985年是抗战胜利40周年。这一年,南京为大屠杀遇难同胞建立了13处纪念碑,建成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碑建成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包括日本友人在内的各界人士纷纷来宁参观、访问。作为参与其事者,段月萍深为自己两年多的艰苦付出而欣慰。
从这一年起,短短几年里,段月萍还参与编撰了第一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料集》、第一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史稿,组织拍摄了25分钟的纪录短片,编印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日军暴行》(照片集)。鲜为人知的是,当时出史料集时,出版社考虑到事涉敏感,不肯担这个风险,后来还是张耀华市长专门签了名、批了字才得以出版;而那本照片集,由于种种原因还是没有正式出版,只是内部印行了一批。
多年来,段月萍著述颇丰。直到今天,她依然勤于耕耘,为探求历史真相和启迪而不懈努力。她说:“这些年来,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越来越受重视,以国家公祭为新起点,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今后将会更加全面、深入,对此我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