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0日14:06 来源:南京日报
段月萍,女,1933年生,安徽芜湖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少时亲历日军侵华,备尝国耻家恨。 |
“八十年来家国,万千里路山河”
——专访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
人物小传:段月萍,女,1933年生,安徽芜湖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学系,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少时亲历日军侵华,备尝国耻家恨。青年时进入市级机关工作,年过半百时被上级抽调,参与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立碑、建馆、修史”,在全国开展寻访调查,是较早进入这一领域的研究者之一。
12·13国家公祭日越来越近,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原副馆长段月萍成了“大忙人”:接受媒体采访,参加馆里组织的活动,出席图书发布仪式……今年81岁的她,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究南京大屠杀,退休后仍不辍工作。这两年,她参编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南京大屠杀辞典》,承担了其中50万字的编纂。
“我不会用电脑,这50万字,都是在纸上一笔一画写出来的。”段月萍说,最近,这本辞典的第一卷已经在南京出版,作为参与者她深感欣慰。
市长叮嘱:“馆建得再好,展陈不过硬也不行!”
“八十年来家国,万千里路山河。” 用这句话来概括段月萍的学术与人生,非常贴合。
小时候亲身经历过日寇侵华,从4岁起就随着父母逃难,从安徽到江西,一路逃到湖南……至今,段月萍还记得当年国破家亡、同胞罹难的情景,对那段历史有着切肤的家国之痛。不过,让她感到遗憾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南京大屠杀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
段月萍回忆,上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日本“教科书事件”,日本文部省对历史教科书进行了修改,将其中记述的对别国的侵略一概称为“进入”,并对南京大屠杀等历史事实进行了淡化和删减。此举遭到日本国内舆论和以中国、朝鲜和韩国为代表的亚洲国家的强烈谴责。在这个背景下,南京报经上级同意,启动了“立碑、建馆、修史”工作,唤醒沉睡许久的历史记忆。
这项工作,由时任南京市长张耀华任领导小组组长,下设办公室,只有3个成员。段月萍因为有历史专业背景,被从外单位抽调过来,专门负责展陈史料收集与整理。让她记忆深刻的是,市长多次叮嘱:“馆建得再好,展陈不过硬也不行!”要做到展陈过硬,就得把史料做扎实。而在当时,这一块在史学界还鲜有人问津,这项工作对段月萍来说具有极大的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