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3日15:42 来源:沪江日语
不少人认为,日语是“经过净化的优雅语言”,因为它有体系完整的敬谦语,固定的“骂街词汇”相对偏少,而且这些咒骂通常“语气温和”。有研究认为,日语中常用的侮辱性词汇在20-30个左右,而且因为人们“碍于面子不愿使用”,有逐渐消亡的趋势…… |
■“虫子”和“鱼”是骂人话
在日语中,除了使用率较高、咒骂力度较强的“禽兽”一词外,虫子是最常用来表达贬义的一种生物。比如“泣き虫”(爱哭鬼)、“弱虫”(胆小鬼)等骂人话皆出于此。日本人喜食的鱼类也是各种轻蔑性称谓的来源,如表示乌合之众的“杂鱼”一词,表示人很蠢笨的“章鱼”。
相对于带有性意味的侮辱,“杀死你”、“踩他”或者“宰了他”等包含“死亡”的咒骂在日本人看来更有气概,也更直截了当。在观看激烈的体育比赛时日本观众常常这样骂。
■对骂驱散恶灵
不少分析认为,日本人说脏话相对“言拙”,与其说是教育与素质问题,不如说是纪律和等级观念强制下的自我压抑。历史上,12世纪的镰仓幕府就在《武家法》中设定了所谓的“骂人罪”,在太平洋战争失败后,为了“整肃社会”,日本政府也曾专门立法惩戒说脏话的行为。而在今天,为了不成为“打破习惯的那一个”而遭到社会群体“无声的惩罚”,日本人在社交场合对脏话基本避而远之。有日本社会学者指出,在不快和压抑的情绪支配下,不少日本人并不习惯用语言宣泄,“他们通常是从愤怒的眼神一步跨越到激烈甚至致命的报复”。
不过,一些传统宗教习俗依然为日本人宣泄情绪,甚至相互对骂保留了空间,如被称为日本三大“奇特祭典”的“恶态祭”在日本的岛根县、枥木县、茨城县、长野县等一些城镇至今仍存在。这些祭典多举办于年初或年末,人们彼此“对骂”,借此“驱散恶灵”,一般认为,如果能“骂倒别人”,那么就能有好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