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财经

【日本经济评论】安倍经济学,还能走多远?【2】

2015年01月30日08:2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安倍经济学将通货紧缩视为经济停滞的原因,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通货紧缩不过是表征,真正的原因还在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的结构性薪资下降。
原标题:安倍经济学,还能走多远?

政策未触实质

事实上,国内经济和社会的结构性问题依然是日本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

日本《世界》杂志日前发表文章认为,安倍经济学将通货紧缩视为经济停滞的原因,一开始就选错了方向。通货紧缩不过是表征,真正的原因还在于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以来的结构性薪资下降。

以2014年10月份为例,平均每人固定工资上涨了0.4%,但核心CPI同比上升2.9%,工资上涨幅度远低于物价上涨幅度,这意味着百姓的实际购买力下降。其结果必将影响私人消费的扩大,使国民经济陷入恶性循环。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日本制造业的“空心化”令日元贬值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日本经济,高额的负债则让日本财政如履薄冰,增加消费税或许可以缓解负债压力,但无法实现安倍经济学政策的预期。

根据日本内阁府的调查,目前有将近70%的日本企业在海外设厂,这些海外企业的税收并没有交给日本政府。对于日本国内的中小企业来说,日元贬值导致的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利润反倒减少了。

同时,陈凤英认为,老龄化是日本社会重要的结构性问题。老年人消费能力较弱,而日本社会不如欧美国家开放,对外国移民有根深蒂固的抵制情绪,这使得如何扩大劳动力这一核心问题一直没有重大进展。

改革还需深化

尽管日本出口总额在2014年12月增长了12.9%,被视作经济不景气背景下的一个积极信号,但是安倍政权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社会的“顽疾”,经济好转只会是昙花一现。

《东京新闻》发表社论称,安倍经济学最缺乏的就是对弱者的照顾和通过再分配来缩小贫富差距的努力。对日本社会而言,最重要的是支撑消费的、为经济社会带来稳定的中间阶级,因此不应该使社会两极分化。

德国《明镜》周刊也认为,安倍要想通过结构改革复苏经济,就必须与官僚、运营商等强有力的利益集团开战。

专家指出,与邻国的领土问题、历史问题的不断摩擦,也让日本没有搭上亚洲经济的“便车”。

“安倍经济政策的愿望是好的,但是它的政治化倾向太明显,也成为影响其结构性问题无法解决的重要因素。”陈凤英说,“中国的‘一带一路’、丝路基金、亚投行对于日本来说都是很好的经济刺激,但目前日本都没有参加。”

  1. 分享到:
  2. (责编:刘戈、陈建军)

编辑推荐

  1. 日本经济形势·政策
  2. 日系摩托的速度&激情
  3. 日本产品·日本货资讯
  4. 中日经贸往来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财讯播报

  1. 日系摩托车日系摩托车
  2. 中日经贸中日经贸
  3. 中日产业报道中日产业报道
  4. 在华日企新闻在华日企新闻

中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