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1月22日13:13 來源:新華網日本頻道
在“廣場協議”之后,日元大幅升值、進口成本顯著下降,由此導致日本國內通脹率非常穩定,甚至一度接近於零。 |
對比德國和日本的情況,我們可以得到的啟示有:
第一,匯率大幅升值,未必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從而未必導致金融體系的崩潰和經濟蕭條。
從德國和日本在“廣場協議”之后的不同表現,可以發現:匯率大幅升值並不是導致資產價格泡沫的充分條件。德國馬克當時的升值幅度並不亞於日元,而德國和日本經濟卻同途殊歸,其原因可能存在於多個方面。例如從外部來看,文中已經提到,德國的對外貿易主要依賴於當時歐洲匯率機制體系范圍內的國家,日本則相對更加依賴於對美國的貿易,因此對美元相同的升值幅度,日本經濟遭受的沖擊更大。而從內部來看,日本使用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來應對貨幣升值造成的外需下降,德國的貨幣政策則更為謹慎。不同的貨幣政策環境,成為兩國金融市場、資產價格走勢迥異的直接原因。
多年來,人民幣也處於持續升值的過程之中。為了應對匯率升值可能對出口需求造成的沖擊,我們也將面臨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的抉擇。而日本的教訓告訴我們,應對外部需求的沖擊,不能過多地依賴於貨幣政策﹔在財政政策尚存空間的情況下,使用積極的財政政策進行宏觀調控,這是總需求管理的較優選擇。
第二,進一步而言,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分工應當明確,互相獨立。財政政策主要負責調節需求和經濟結構,而貨幣政策則以物價穩定為首要目標。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不能受到其他人為因素的干擾,或者承擔過多、過寬的政策目標。
日本的例子告訴我們,宏觀調控如果過於依賴貨幣政策,將蘊含著嚴重的資產價格泡沫化風險。除此之外,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企業競爭力的提升,總供給方面的效率改革也將有利於緩解總需求方面的政策壓力。
第三,關於穩定金融市場在央行政策目標中的定位。金融市場的穩定,是央行實現其他政策目標的前提。而且,在政府的主要職能部門當中,也隻有央行掌握著穩定金融市場的信息以及政策工具。因此,央行的貨幣政策應當及時對金融市場的穩定性做出判斷並採取措施。
在“廣場協議”之后,日元大幅升值、進口成本顯著下降,由此導致日本國內通脹率非常穩定,甚至一度接近於零。對貨幣政策的傳統目標而言,在這樣的通脹率環境下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似乎是完全正確的。但是,傳統的、以物價水平為單一目標的貨幣政策,並沒有責任關注資產價格泡沫化的風險——事實上,除了央行,沒有其他機構更適合從流動性總量上對金融市場的風險進行監管和調控。由此可見,雖然需要強調央行的獨立性和目標的明確性,但是央行在關注物價水平的同時,也需要對資產價格的演變、金融市場的運行進行密切的關注。(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學刊》供新華網日本頻道特稿,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如需轉載,請注明作者姓名及出處為“新華網日本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