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2月28日09:02 來源:光明日報
安倍政權恐怕還需要少耍些嘴皮,多動點真格,拿出更多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才能讓日本的女性真正變得“想生”“敢生”“能生”起來。 |
此外,針對日本全國人口向東京地區流動的“一極化”趨勢,日本地方創生擔當大臣石破茂表示,總人口數的減少“比失去一個縣更令人印象深刻”,“有必要防止人口(向東京)流動”。石破茂還表示,將努力在地方打造適合工作的環境。
不過,盡管日本的政壇人物幾乎是擺出了一副跪求日本女性“生娃救國”的姿態,但作為人口能否增長的決定性因素,日本女性在現實生活中的生育環境卻並不理想。近日,日本全國勞動組合總聯合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就顯示,在曾於工作期間懷孕的女性中,有23.2%經歷過流產,66.1%的受訪者表示懷孕過程“不順利”。對此,日本全國勞動組合總聯合分析認為:“可能是受人手不足等因素影響,目前的大環境難以落實免除額外工作等制度。”
由此看來,安倍政權恐怕還需要少耍些嘴皮,多動點真格,拿出更多實實在在的優惠政策,才能讓日本的女性真正變得“想生”“敢生”“能生”起來。
新語絲
長久以來,日本就被“少子老齡化”的人口結構困擾。為保持人口數量,日本政府想方設法,甚至專門為此設立高級官員,但起色似乎不大。收入和福利增加,社會競爭激烈,生存壓力大,致使年輕人不願意成家生子,人口呈零增長或負增長,這一現象在整個西方社會都十分普遍。但日本的不同之處在於,美國、德國等西方大國大都對外來移民持開放態度,而日本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國土資源有限,民族構成單一,文化自成一體,對移民始終持謹慎態度。外來移民可以在日本工作、結婚,但很難入籍。日本政府甚至鼓勵本國人民向外移民。如此想來,任安倍政府的“一億總活躍”擔當大臣也是“壓力山大”,日本女性“生娃救國”更是擔子不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