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6日08:04 来源:工人日报
日本乒乓球至今未能找回当年的雄风,但乒乓球这个运动项目依然在日本民众心中享有独特的地位。 |
中日也有“乒乓外交”
说起“乒乓外交”,在几乎所有国人的印象中,都指的是1971年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事件。然而,作为这次“小球推动大球”创举的“见证者”之一(在日本名古屋第31届世乒赛上,中国向美国发出邀请),日本与中国之间的“乒乓外交”发生得更早,并且一直延续到今天。
日本乒乓球在20世纪50年代的成功使得他们在亚洲范围内几无对手,而当时的中国乒乓球还正默默无闻。1956年,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行的第23届世乒赛,这不但是中日两国民间体育交流的开端,也是中国乒乓球首次走上国际舞台。1961年第26届世乒赛在北京举行,比赛期间,周恩来总理还专门宴请日本选手。从那以后,中日乒坛交流愈发频繁,中国曾多次邀请日本乒乓球运动员访华,并积极学习日本人发明的弧圈球技术,以松崎君代为代表的一批日本乒坛名将在当时的中国也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
1964年东京奥运会后,日本体育发展重心由竞技体育向群众体育倾斜,受此影响以及通过国际交往,乒乓球各种打法的互取长短,此消彼长间,中国乒乓球开始逐步超越日本,确立了自己在亚洲乃至世界乒坛的统治地位。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众多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及教练员前往日本,同时,日本也有大批运动员来到中国接受培训。以“瓷娃娃”福原爱为代表的“日本出生,中国制造”,逐渐成为日本乒乓球界公认的一条快速高效的成长之路。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