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 人民网日文版
人民网中日文手机报 | 人民网日本株式会社合作启事
人民网>>日本频道>>文化

日本武士道的前世今生、历史作用【5】

2015年04月17日08:01  来源:新民晚报

武士道鼓动近代以来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人不惜生命为天皇、为日本帝国而战,给东亚和世界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原标题:日本武士道的前世今生、历史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说“武士道”就此寿终正寝,随着日本军部逐步全面推进对中国的侵略,并且因偷袭珍珠港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此时武士道所谓的“视死如归”的精神便成为鼓动或督促军人与民众随时赴死的号召。小岛德弥在《解说国体的本义》(1940年)中说:“让生与死对立,过度地厌恶死而求生,是执着于自己,就我武士道而言是极其耻辱的。生死如一,唯有尽忠才是我武士道。”1941年由时任陆军大臣东条英机发布的《战阵训》里命令日军士兵“不可生而受虏囚之辱”,导致了在战争不利情况下大量自杀式进攻(典型的有“神风特攻队”)、或者像冲绳之战中胁迫民众自尽的惨烈结果,而此时武士道作为“皇道”与“国体思想”的配套部件已成为对全体日本国民的强制性的道德要求。

津津乐道 难以言弃

二战以后,日本经历了政治改革和经济高速发展,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是在战后日本社会,立足于不同的政治立场对武士道做出解释,并试图借此打破现状的事例,也始终存在着。著名的右翼人士如三岛由纪夫主张修改宪法,并抨击日本社会的个人主义与耽于享乐,对《叶隐闻书》中“武士道乃视死如归的狂气”这句话大加赞赏(《叶隠入门》1967年),最后高调自杀。

  1. 分享到:
  2. (责编:刘戈、陈建军)

编辑推荐

  1. 日本如何过中秋
  2. 日本白领早餐吃什么?
  3. 电影中的日本元素
  4. 日本文化中的羊元素

我要留言

进入讨论区 论坛

注册/登录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同步:分享到人民微博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人文日本

  1. 第二弹:日语绕口令第二弹:日语绕口令
  2. 高校日语专业优势解读高校日语专业优势解读
  3. 日本留学指南与攻略日本留学指南与攻略
  4. 中日时事用语集锦中日时事用语集锦

日语加油站

热点排行

  1. 综合
  2. 财经
  3. 时事
  4. 娱乐
  5. 社会